1990年代以后,当年热衷于叙事迷宫、形式试验的先锋小说家集体开始了“现实化”转向,无论是格非、余华还是苏童,从题材到风格,都有着明显的“去历史化”之后的“再历史化”倾...
李朝全的《国家书房:“中国好人”金兴安和第一家农家书屋》是一部由书来写书屋、由作家来写作家的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记叙安徽作家金兴安如何回报乡梓,创办全国闻名的蒋集镇...
20世纪80年代末,作家王蒙与青年评论家王干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文学对话,对话内容涉及文学的诸多问题,既有对文坛状况、文学流派的认知评价,亦有对文学本质、文学评论等的理性研...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佳作。 在体裁上,既可以称为非虚构小说,也可称报告文学,当然,也可以称为一般意义的小说。在结构、语言与作品整体的氛围上,也是看似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1917-2017·中国新诗百年 一九一七年二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其中包括他写于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发表题为...
在一个信仰理性的时代,文学的位置是微妙的。我们常说:文学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高”出去的那一截,是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被演绎、被证实的部分。换句话说,在一个信仰真实...
余华在一次访谈中,将小说创作分为“角度小说”和“正面小说”。所谓“角度小说”指的是通过一个独特的叙述角度,进行取舍,多可以保持叙述上的纯洁性。“正面小说”则不然,...
清代诗人赵翼有一句名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们通常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也有一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先秦是散文的黄金时代,汉代是...
兴许是因为艾玛写到的那片海,我曾把全部心志藏放其中,《白耳夜鹭》(真是个好名字!)接连读了三遍,一时似有千言万语,一时竟又哑口无言。 小说在准确的生活气味之外,有一...
《生如兰花》是高众继长篇小说《白衣江湖》之后,又一篇关于医疗、关于生命的文学作品。高众原先是一位军医,部队转业后从事文学工作。他从一位医务人员的视角、以医者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