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梁平的三个写作向度

    2017-10-14

    梁平的诗集《深呼吸》与评论集《阅读的姿势》两书接连出版,他用一系列效果强烈的文体“分野”,不但向自己的“耳顺”之年提交了一份生命年度写作报告,而且向习惯于制作快餐...

  • 刘艳:隐在历史褶皱处的青春记忆与人性书写──从《芳华》看严歌苓小说叙事

    2017-10-14

    严歌苓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芳华》甫一面世,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芳华》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是以第一人称来描写她当年亲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作家虽然也写到了后...

  • 人性“痛点”的诗学超越——读许向诚近期诗作

    2017-10-14

    许向诚的诗龄迄今已逾40载。进入“花甲”之年,许向诚的诗歌原创力不仅无强弩之末的衰减迹象,反而出现了一种不断突破故我的新变化。可以发现,在他的近期诗作中,古典情怀和...

  • 王昆长篇小说《我的特战往事》:文学,他可以如此热血冲锋

    2017-10-14

    “在文学作品井喷的今天,创作题材的同质化现象亦愈加凸显,许多的写作者都在艰辛又充满乐趣的创作路上,渴望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独具特色、富有个性的作品而无法抵达。...

  • 李雒城:“亦舒女郎”其实也只是一种幻觉

    2017-10-14

    《我的前半生》的原著IP,出自香港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说。但此剧的别名,却实在该叫《如何拒做亦舒女郎的100种方法》。熟读亦舒的读者都知道一个细节:女主角们对于不上班的渴望...

  • 对“根”的召唤 对“家”的忧思

    2017-10-14

    曹多勇的写作极富探索精神,同时又扎根于现实坚实的土壤。他生长在淮河流过的地方,他说过,淮河是他的母亲河。他在访谈中说,自己的作品有两类:一类写“历史”,一类写“当...

  • 《骡子》:乡村的一半家当和另一半光景

    2017-10-14

    读张行健散文《骡子》,我突然感觉“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远,正如散文里所写到的“我一直以为牲畜是乡村的灵魂,是农人和土地的纽带,也是农人们最富灵性和智商的帮手……乡村...

  • 封宗信:日常语篇的文学性与片段随意拼接中的叙事性

    2017-10-14

    一、引言 《人民文学》2011年第3期“短篇小说”栏里发表的作家须一瓜的《小学生黄博浩文档选》(下称《文档选》),由十六个长短不一的片段构成,内容大都是学校和家庭生活中的...

  • 邹军评《三个月亮》:由审美到介入

    2017-10-14

    第一次编马金莲小说的情形,我始终记得。小说叫《念书》,里面那个只有洋芋可吃的女孩儿,她曲折的求学经历,幽微的少女心理,连同在那片皎洁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的细部描写...

  • “自洽性”的青春书写——谈长篇小说《问青春》

    2017-10-14

    青春、岁月、成长,是文学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可以说是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各擅胜场,欲说还休。张闻昕的长篇小说《问青春》也属于“青春小说”,它呈现的是属于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