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央1993年发表《〈野草〉:一个特殊序列》(《鲁迅研究月刊》第5期)将鲁迅与许广平的恋爱过程及心理变化,作为影响鲁迅创作《好的故事》、《过客》、《死火》、《腊叶》的直...
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剥夺论”一度甚嚣尘上。据说其始作俑者是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虽然我始终对这一论调报有质疑的态度,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反驳它。直到最近我才认识到...
内容提要 当下的文学批评正面临种种诘难与怀疑,批评的品格发生了蜕变,批评的信誉也已降到了冰点。如何客观评价当代文学批评的功过,既诊断出文学批评的“病症”,又开辟出文...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具有双重涵义。其一,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重写文学史”的命题,因为他通过批判五四文学的霸权,确立了“被压抑的...
最近有个现象,有点奇怪。几位青年学者著作刚一面世,随即引来骂声一片。比如李零教授解读《论语》,用“丧家狗”做书名,立刻不得了了。博士解说李白,用“古惑仔”打比方,...
内容提要 鲁迅与施蛰存的论争,决不是鲁迅与施个人过不去,而表明了鲁迅对穿西装的复古派 保持着应有的警觉,是事关新文学健康发展的问题。鲁迅作为旗手在护卫新文学,施蛰 存...
批评是刀。批评是手术刀,看准了病灶一刀下去,病患解除疼痛尽消。批评也是理发刀,能将多余而不雅的毛发修理得干净利落,却又丝毫不伤肌肤。批评这把刀要是落到别有用心或缺...
关键词 《博览群书》2005-10-7 一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整理出版了李健吾先生当年以“刘西渭”笔名发表的《咀华集》和《咀华二集》,以《咀华集·咀华二集》的书名,列为...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知识分子的名篇,连续多年都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自从茅盾作出“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
2004年3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发表了一篇来自“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的纪念康德的文章,3月15日《参考消息》也发表了该站提供的这篇文章。鄙人看过以后,觉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