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黄树芳的新著《往事札记》,敬佩之余,我想来想去,想用两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满树芳华情未尽,且看黄花晚节香。 回忆起来,我和黄树芳相识已经30多年了。1983年夏天,...
杨晓升已写了数十万字的小说了。在我印象里,杨晓升首先是一个勤奋、优秀的主编,他主持《北京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这些年,精心浇灌,保持住了两份刊物的质量、...
“猪八戒是黑猪还是白猪?”“孙悟空吃没吃过人肉?”“取经路上挑担次数最多的是谁?”“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是不是得了失忆症的妖精?”这些入门级的问题,可以检验我们先...
我虽然是一个勤勉的散文写作者,却极少读当代的散文作品。倾力所读,是诗和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那几辑汉译西诗、商务印书馆的近百种汉译学术经典,是我的枕边书。诗可以在...
《我不是尹丽川》激发了我对一个少女的想象与一段友情的渴望。这位少女,让我们姑且叫她尹绯绯。尹绯绯今年24岁,在容城档案局工作,日常消遣无非就是玩玩开心消消豆。关于她...
出于对沈从文先生的喜爱,来自中原的小说家赵瑜曾花费多日,沿着1934年沈从文的回乡路线一一亲身体悟。时光荏苒,淘洗了太多的人事和生活细节,不过,《湘行散记》中承载烟火的...
本文根据陈思和、张翎在思南文学之家的对谈整理而成 中国的“象”与阿燕背后的“象” 什么叫好的文学作品?我自己心里有一个标准,可能跟外面认为的标准不太一样。我理解文学...
底层的关注与描绘其来有自,自新文学诞生伊始,当时所提倡的“平民的文学”,正是今天所谓“底层文学”的先声。田耳小说里对人的精神世界各个层面的描绘,尤其是对底层人们各...
早几年因为曾经每年都会推出很多部中篇小说而特别引人注目的80后女作家孙频,到了最近这两年,那样一种超乎寻常的写作速度开始逐渐地慢了下来。写作速度的慢下来,所传递出的...
对于李宏伟、夏笳和飞氘而言,他们的科幻小说所具有的现实性和当代性则是另一种面目。他们的科幻作品也是一般意义上的软科幻所不能涵盖,因为在他们那里,科学的叙事功能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