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嘉时期,学术文化之繁荣也促成了戏曲家的学者特征;但并非所有染指戏曲创作的学者都乐于以之炫学,浙江秀水(今嘉兴)文人胡重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位声名并不显赫的戏...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当某种不健康的潮流或新变才冒头时,总有明白人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虽挡不住风潮奔汛的大趋势,却给后人留下“不幸而言中”的感喟,让人佩服“...
一 宋元易代之际,江浙地区活跃着各种各样的词人群体,对此,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概括与描述。吴熊和《唐宋词通论》第四章“词派”指出:“宋元之际词坛主要有这样两派”即“文...
一、引言 《诗经》作为儒家的经典,有关它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明代万历以后,出现不少评点作品。这些作品刚问世不久,就被一些学者视之为旁门左道,甚至是洪水猛兽,遭到...
学界通常将历史题材的古典诗歌分为“咏史诗”、“怀古诗”,这是对古人文体分类的延续。按照《文镜秘府论》的说法,咏史诗是“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怀古诗则是“经古...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 [1]1629 南宋这种集社风气之盛行的现象,主要由生活在宋末元初的以南宋遗民词人为主体的词人...
在20世紀撰寫的中國戲劇史專著中,“撥頭”是與“蘭陵王”“踏謡娘”同類的唐代歌舞戲,都被視爲戲劇起源於唐代的重要證據。關於“撥頭”,在中國文獻中雖然還有“鉢頭”的不...
一、引子:《阅微草堂笔记》的“偏于议论”与“言” — “曰”结构例释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作了如下评论: 《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
在唐代文学研究中,岭南地区因其本土文人寥若晨星往往不为人所重视,而曾经流寓或经停于此的文人及其创作在地方(或地域)文学史中又往往废而不讲,故此岭南早期的文学面貌鲜...
一 什么是“红学”?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学术虔诚”的时代提出这个问题,多少带有某种使命感;而在当今这个红学“狂欢化”、娱乐化的时代,我们再次追问这个问题,显然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