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人与动物的区别,最终表现为实践的自由及其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能够审美的人,审美的人越来越离开动物界,成...
学术:一种知识生产 在《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上梳理“学术书评”,总有点勉为其难,因为这毕竟是一份面向包括许多非“学术人”在内的读者的报纸。但话也说回来,既然是一...
对于成长中的报告文学来说,文化市场化背景无异于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给报告文学带来如下机遇:一是主流经济话语所带来的“去意识形态”倾向有利于...
内容提要 本文对苏力《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一文提出商榷,主要观点是:1、在元杂剧《窦娥冤》中,桃杌把窦娥判斩并不如苏文所说“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出”的...
《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发表了蒋寅教授的《对“失语症”的一点反思》一文,文章对近年来“失语症”这一概念及其“理论魔力”在学界广泛流行从学理上进行了“认真剖析”,并得...
一 自04年从网上偶然得知苏力先生正在写作《法律与文学》[1]一书后,我一直对苏力的这本书满怀期待。但是,待到本书真的出版时,我却没有了买的冲动,几次从书架取下几次又放回...
程千帆(会昌)先生是我服膺的学者,其夫人沈子苾(祖棻)先生是我钦佩的词人,两位先生的著述均益我良多。千帆先生的见解我曾加徵引(见《清波杂志校注》353页,中华书局199...
内容提要 慕唯仁(Viren Murthy)·芝加哥大学 原载 “在每一个时代,我们都要付出新的努力,以在随波逐流的势力将要吞没传统之时,将其拯救出来。”[1] 大约15年前,中国知识界陷入...
内容提要 沦陷区文学评价中存在“三大分歧”。本文认为,对沦陷区文学要作具体分析;张爱玲不是“远离时代与政治”的人,她的作品也不是“时代的艺术”;对张的评价既要谈文,...
内容提要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当代文化的图像化转向以及向大众消费娱乐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文学的转型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同时也正遭遇着某些不容忽视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