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从北影到中影看中国电影制片30年

    2017-10-3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制片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北影厂到中影集团这30年的变迁,探究中国电影制片30年的发展历程。 1978年~1992年:在体制内进行探索 这一时期北影厂历...

  • 笑,并痛着

    2017-10-30

    没有看过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的小说《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就直接看了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你会整整地缺了一口气,至少小说和电影一起融化出来的文学气质和影像,失去了...

  • 改编和翻译中的双重转向与跨学科实践:从莎士比亚戏剧到早期中国电影

    2017-10-30

    我这个不幸的使者…… 我真心爱我的主人, 可是倘要尽忠于他, 我就只好背叛自己。 ——莎士比亚:《维洛那二绅士》 本文开头的这些诗行来自莎士比亚的早期浪漫喜剧《维洛那二...

  • 桑弧“文华”电影作品的女性视角

    2017-10-30

    创立于1947年的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以独特的艺术气质在当时影坛独树一帜,其中被称为“人文导演”的桑弧更是因其对人情、世情的入骨描摹而蜚声影史。桑弧(1916—2004),原名李培林...

  • 独辟蹊径的英雄叙事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观后

    2017-10-30

    从目睹自己的姐姐因被日军小队长强暴而投井自尽的那一刻开始,那个成功击毙日本华东军司令石原中将的新四军狙击英雄便不再叫陈二雷。他只是已经死去的姐姐的亲弟弟,他要为姐...

  • 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故事片的文化内涵

    2017-10-30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儿童电影是继80年代儿童电影繁荣之后的又一个硕果累累的时期,这表现在很多故事片中,如《天堂回信》、《草房子》、《杂嘴子》等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得到国...

  • 艺术电影走向极端

    2017-10-30

    今年是法国“新浪潮”电影50周年。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有关欧洲电影的话题成为热门,各类专家出席的研讨会几乎都适时地打出了向“新浪潮”致敬的旗号。但一个耐人寻味的情形随...

  • “戏说历史”的叙事偏差

    2017-10-30

    历史题材电视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具有良好的审美接受效应,也出现了如《还珠格格》、《宰相刘罗锅》等颇具世态深度和审美灵性的作品,但是,从90年代初的《戏说乾隆》...

  • 悠扬美丽的英雄赞歌——观影片《沂蒙六姐妹》有感

    2017-10-30

    在表现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里,似乎总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遍布银幕,而新近放映的电影《沂蒙六姐妹》作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则选取了别样的表现角度,塑造了...

  • 影视纪录片的美学视角

    2017-10-30

    一、审美沟通模式及其转变 李泽厚认为“美”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审美对象,第二层:审美性质,第三层则是美的本质,美的根源。[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美”的含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