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文艺批评的高下优劣,可以从不同方面入手,与诸多的尺度相关,诸如批评者的学养、视野、识见等等。但我认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当前文艺批评领域十分缺乏、最需要...
近些年,旧体诗写作很活跃。有人说,旧体诗作者可能比新诗作者还多。当年有流行语,说抓一块石头,能打着八个诗人,现在则可能打着八个写诗词的了。 开始主要是一些年龄大的人...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坛,无论喧嚣还是落寞、繁荣或者芜杂,始终无法忽视两个不凡的身影——贾平凹与王安忆,这两位坚守创作前沿的常青树作家,不约而同地在2011年推出了长篇巨著...
关仁山《飘雪》,《十月》2011年第5期 关仁山是一位严肃书写生活和时代的作家,尤其是乡土中国在当代历经的变迁、动荡和转型的艰难历程,对于这一过程中暴露的现实问题,他没有...
“龙旗”,是封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标志与象征,却曾经由美国大兵“扛”了一回。于是,在那么一种隔着时空的纠结中,在不平等条约下,入侵的列强开辟了具有治外法权的租界并...
充满辩证法的事物,总引人不尽地揣摩与思量。散文创作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未达到一定的量之前,休想谈质。就算是有了一定的量,以至达到了相当的量,如果属主观认证的范畴,...
2011年算不上是一个短篇丰收年,不仅整体数量偏少,而且一些短篇高手也难觅新作。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短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不乏可圈点之处。 见微知著摹写人生况味 在...
写了50年,书也出了不少本,有机会在石家庄,也有机会在京城,我还是执著地选择了家乡。认准一个理儿,作家不能离开土和水。虽然到处有阳光,但少了土和水,长不出苗儿。 家乡...
王昕朋《红宝石》,《中国作家》2011年第11期 中篇小说《红宝石》的情节算不上曲折,却是实打实的,一开一合,一转一收,印痕颇深。王昕朋写“现实”,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一...
《春尽江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是格非的乌托邦三部曲的终曲,这个三部曲耗费了他十多年的心血。真应了曲终人散这句话,最后这部作品传达给我们的竟是死亡的信息。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