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造乏力与“时评体”的文化使命感 这些年,全国大小报刊都不约而同开设了时评专版或专栏。时评——一种介于新闻和杂文之间的新文体,得到了蓬勃发展。只要是有重大新闻发...
年龄最小的代表霍 艳: 从中国文学巨大的宝库中汲取营养 近年来,我研读了许多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反省过去我们只是闷头沉浸在个人的创作天地或者借鉴电影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我想也就是说一位成熟的诗人,他文本的精神建构、美学品格能够映照其灵魂和品性,或者说是其灵魂和品性的天然承载与超越。只有这种人本与文本的高度统一,...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礼记》中的这句话,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先贤对于文化传播的精辟见解。来学,是人家自愿的。往教,则不免有强加于人的意味。所以,我们的文化先贤倾向...
今年是姚雪垠诞辰100周年。姚老满头的银发和炯炯有神的目光,他的音容笑貌和直率真诚的性情,以及他倔强坚韧的品格至今都使我难以忘怀。每当我回忆起与姚老交往中的几件事,对...
彝族作家纳张元: 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 我是第一次参加作代会,心情非常激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文学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关于少数民族文学,我非...
什么样的散文算是好散文?从古到今有无数的例子。好散文像一幅画儿,有近景让你细细品味,有远景让你推敲揣测,有留白让你浮想联翩。在浓淡相宜的整体构思中,你得到了饱满的...
一般人认为做肖像雕塑,总要请被塑者的亲人看看,似乎这样才踏实。而且,人们在品评一尊塑像是否像时,往往也以“他的儿子已看过”或“他的妻子已看过”作为认可的准则。我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希望和要求。“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柳...
《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以下简称《跨国灰姑娘》,是一本关注弱势阶层的书,以台湾社会的外籍帮佣和雇主为研究对象,这样的话题或许离内地读者的经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