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谁能割下一磅不带血的肉?

    2017-10-29

    对中国当代文学来讲,漠视政治、疏远政治,曾经是一种时髦,后来则成了一种习惯。这种“政治冷淡症”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文学叙事的流于琐碎和浮薄。 兰摧玉折,事出有因。在...

  • 呼唤设立“国家文学奖”

    2017-10-29

    文学奖励伴随着文学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发展,甚至可以说是文学的影子,与文学形影相随。而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或一个国家的文学能否健康成长,与其文学奖励...

  • 《朱雀》:用西方“虚构”一个南京

    2017-10-29

    ■葛亮虽然生于南京,但他的小说中却充满了迎合西方视角的东方主义色彩。《朱雀》中的那座城市,并非我们日日生活其中的南京,而是为外来者们特别建造的一座“他们”的城池。...

  • 谈"现代美文"的文体

    2017-10-29

    有学者说过:"散文的简单是一个谜,一种挑战,一种意味深长的沉默。"这是由散文文体无远弗届、空阔无边的特征所决定的。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美文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是...

  • 天降难得之才 唯恒持者大成

    2017-10-29

    《老子》云:“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哲人哲言,也应到了我身上。 1970年3月中,我抛夫别子,孤身一人去河南息县东岳公社学部干校报到,军宣队安排我暂栖文学所连队。...

  • 灰土布帽子上的红星

    2017-10-29

    她背着一个孩子,肚里揣着一个没见到模样的孩子正在铲地。地,就锅盖那么大,长几颗土豆秧,开白花。地,具体说是泥土,在这里那么少。看四外群山莽莽,俱是石头。 女人见我看...

  • 文学大败局中的匆匆过客

    2017-10-29

    作为内地出发、港台发迹的作家,葛亮这种“出口转内销”的身份受到欢迎,与进行时中的港台作家备受关注和赞美的局面是一致的。内地人包括出版商和读者,特别容易对这种操持汉...

  • 经验仿制、中产滥情与抛向历史的媚眼 ——谈谈《朱雀》和《德律风》

    2017-10-29

    ■叙述一个漫长的故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历史情绪充溢在故事的时空之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论故事如何娇媚,历史都会像一套不合身的衣服,反衬出故事本身的粗鄙和放纵。...

  • 为了被阅读而写的媒体批评

    2017-10-29

    媒体批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受重视,对它的评价也不高。它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用无数篇书评构筑了文学每日的生命,为我们呈现了鲜活灵动的文学现实;二是在“众声喧哗”...

  • 纪实文学研究亟待重视和加强

    2017-10-29

    在中国,从《尚书》、《论语》、《孟子》尤其是从《史记》开始,纪实文学传统悠久、成绩显著。在当代,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纪实文学更是发展迅猛、成就辉煌。但与虚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