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主要是辨明诗的古典意义,叙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从远古到齐宋时期),同时对中国古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的文体特点作了描述和评...
人们确定一种文学理论的价值,更多的是看它提出并解决了什么文学问题,这些问题怎样彰显了文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并对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而很少看它的理论结构和言说...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主要论述“事类”的运用,本篇研究中的主要歧疑,笔者认为是对“事类”概念的不同理解与阐释。王志彬先生就“事类”与“事义”两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了...
目录 论文提要 一、导论 二、有关“神理”义的诠释分歧 1)诸家主张 一)“神理”为“神” 二)“神理”为“感应” 三)“神理”为“佛性” 四)“神理”为“道心” 五)“神理”...
一 世纪之交,我国学术界有两种研究大势:其一是上个世纪末,各学科都开始对二十世纪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这是非常必要的,出版和发表了不少学术研究史方面的论著。各学科这种...
《文心雕龙·时序》篇是讨论文学变化发展的时代原因的文章。在这里作者叙述了“十代九变”的文学发展状况,得出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
读《文心雕龙》,常为一个问题所困扰。在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何以在齐、梁之际能够出现一部理论体系如此完整严密的巨著。这样一部巨著,何以能在深度与广度上达到这...
“《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届年会”日前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现代大学教育视野中的《文心雕龙》”这一主题,通过大会发言与小组研讨...
一 对于《文心雕龙》,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写作学或文章学性质的书;另一些则认为它是文学理论乃至文学史、文学批评或美学理论著作。这种分歧源于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文学...
言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类推关系,而不是指称关系;或者还不如说,复制功能是重叠在一起的;语言谈论天和地,语言在自身最始形态的结构中复制一纵一横的十字,并宣称其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