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十大特征

    2017-10-29

    内容提要 对于古典文学整体特征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莫衷一是的意见。从宏观文化视野找寻中国古典文学思想内容的某些共性因素,从而揭示出其中所...

  • 评文学史形态理论倾向及其意义

    2017-10-29

    文学史(本文所说“文学史”皆指文学史著作)应当具有怎样的形态?一些论者出于对文学史性质的不同理解,作出了各自的形态建构即形态设计。就以80年代末以来关于文学史观的讨论中...

  • “后主义”与启蒙

    2017-10-29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一直以启蒙为己任,(1)尽管由于内乱或外患,启蒙的进程屡屡被打断,但启蒙的话语一直不绝如缕,启蒙精神一直得到正面评价。各个时代...

  • 儒学的世俗化与大众化

    2017-10-29

    儒家做人以“孝”为本,可现今不孝敬父母的事却常常见于报刊;儒家提倡诚实做人,以诚待人,可现今人与人之间缺少起码的信任;儒家恪守“忠恕之道”,既要求“ 己欲立而立人,...

  • 后现代“文学性”消解的文化症候

    2017-10-29

    就文学性而言,雅可布逊在论及文学科学的对象时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个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换言之,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本身...

  • 白色的文学与文学性 ——再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

    2017-10-29

    在2002年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一种看法:后现代转折从根本上改变了“总体文学”的状况,它将狭义的“文学”置于边缘,又将广义的“文学性”置于中心,我名之...

  • 平民、平民文学和平民利益 ——吴俊教授在“北京文艺论坛(2005)”上的讲演

    2017-10-29

    中国社会的转型伴随着一系列制度建设的问题。其中,市场经济制度既是最重要的环节,又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最重要力量。市场经济制度将重新分配社会利益,重新确定社会成员、阶层...

  • 《惜诵》猜想——与陈学文先生商榷

    2017-10-29

    内容提要 陈学文先生认为“《惜诵》非屈原所作”。此论缺乏证据,不能成立。孙作云先生说:“《惜诵》是《离骚》的续篇。”此论依据不足,难以成立。《惜诵》是楚怀王十五、六...

  • 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幻象与病象

    2017-10-29

    镜与真:当代小说的一种整体性缺失 刚刚读完长篇小说《手机》。它与由冯小刚导演的同名电影、与张艺谋的思想混乱的《英雄》一样令人失望。这部小说用轻飘飘的情节包裹的,是经...

  • 消费主义时尚影响下的文学发展趋势

    2017-10-29

    内容提要 商业时代的社会变革推动了文学的转型,从深度模式到平面化、从贵族化到大众化、从教化到娱乐,文学的主导趋势开始靠拢消费主义时尚。目前就给这一文学发展趋势作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