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学经典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出于特定的原因建构而成的,而符号是其建构的中介。雅各布森将符号翻译分为语际、语内、符际三类,这对文学如何由民族的成为世界的...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在美学方面的一个重大特色是狂欢化手法的使用。狂欢化文学是古希腊时期即已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经历了古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变迁,在拉伯雷、塞万提斯和...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 都有悠久的文学传统和丰富的文学遗产, 同时, 两国古代文学又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文学形态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在形成这种差异的诸多因素中, 书写材料的...
内容提要 神话的产生和发展既与人类早期的原始思维方式有关,也与口耳相传的文化传播方式有关。中国古代重视书面文字记录,历史意识成熟较早,史学发达,势必强化理性思维而抑制神...
【摘要】 当代神话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新的时代。18世纪以来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发掘与记录了鲜活的原始部族神话,从而开启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神话研究。神话独特的文化形态...
【内容提要】 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的现状如何?它是否面临新的困境?如果已陷入了困境,其原因与出路何在?本文以美国比较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为讨论对象,结合他在全球化时...
【内容提要】 黑塞后期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主要体现在《易经》这本古老密典,这得益于他的同乡卫礼贤的《易经》翻译,也与当时包括荣格在内的“智慧学派”对《易经》的推崇不无响...
【摘要】 1954年12月,吉洪诺夫在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世界进步文学"观念,并据此建构起以苏联文学为核心的世界文学新体系。这一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被全盘接受...
自古以来,中国与朝鲜半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朝鲜古代文人曾出使中国,留下了不少描写中国见闻的文学作品,塑造出一系列中国形象。通过对...
互文性可以理解为作品之间的对话,古人、今人与来者的对话。它不是远离人间烟火的一张强权之网或纯语言七宝楼台,反之,它建基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上,因此既有历史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