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应正确评价《儒林外史》——兼与钟焰同志商榷

    2017-10-29

    《理论月刊》(武汉)1996年第一期发表了钟焰同志的《对(儒林外史不能评价过高》(后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专题全文转载)。文章从《儒林外史》对科...

  • 中国文学史上的“古代”与“近代”

    2017-10-29

    绪论:“古代”与“近代” 看一下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学史,谁都可以发现文学发展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学,在古时候很长期间,以诗为中心成就了美好盛大的发展,而...

  • 从形象到拟像

    2017-10-29

    在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图像转向”的讨论中,“审美泛化”( aestheticization或aesthetization)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新术语。它不是“审美化”.例如那为中国传统文人所津津乐道的“渊明把...

  • 现代性与古典精神—试论古代与现代文学研究的割裂问题

    2017-10-29

    一 长期以来,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在取向上有明显的分歧。如果是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而分工,原是不难理解;但要是在态度和方法上好像从事互不相关的活动,却是值得注意...

  • 对《儒林外史》不能评价过高

    2017-10-29

    翻一翻各种版本的文学史著作及近年来研究《儒林外史》的文章,对《儒林外史》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它是一部伟大现实主义著作,“卓绝的讽刺小说”。发表在1995年第二期《...

  • 元代诗歌的分期及其评价问题

    2017-10-29

    内容提要 元诗的发展可以延□二年重开科举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元诗前期作家以遗民为主,其中刘因、赵孟頫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此外,尚有耶律楚材、马祖常等少数民族作家,其...

  • 一轮明月照古今:贯通中国古今文学的诠释模式

    2017-10-29

    一、曾照古今文学恒长不变的明月:多元文化的诠释模式 李白的七言古诗《把酒问月》,其中四句,表层意义平凡,但令我引起创新惊人的联想。他说人的生命短暂,明月永恒,所以只...

  • 评“张中一《<招魂>乃屈原自招新证

    2017-10-29

    内容提要 张中一先生的《招魂乃屈原自招新证》论文提出的不少新见,有助于推进《招魂》研究的深入展开。不过也有一些见解,缺少依据,颇有可疑之处,特提出以求教于张中一及专...

  • 关于评价元代诗歌的若干问题——兼与徐子方先生商榷

    2017-10-29

    内容提要 元王朝具有鲜明的特点,元代是中国文学发生大转折的时代。传统诗歌继承了唐宋的诗风,又摆脱了功利性,向浅显化、通俗化发展,井退出了文坛的主导地位。新兴的元曲则...

  • 肺结核与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2017-10-29

    内容提要 本文从郁达夫自青年时就患肺结核的事实出发,先从其书信、自传、日记等相关资料中考证其肺结核的发病史,然后结合肺结核的病理因素具体论述郁达夫小说的人物形象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