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两汉文论中的“清”与“怨” 诗主“怨”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中源远流长。《尚书·尧典》里的“诗言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
汉末刘汉政权的土崩瓦解带来了士人思想的解放,之后进入了魏晋人自觉的时代。人的自觉带动了“文的自觉”,各种关于文学的审美作品相应而生。钟嵘的《诗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中...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风骨”的概念,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看,为刘勰首创。这一概念既总结了汉魏以来文学的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建安风骨”创造的艺术经验,同时又直...
在以评点感悟为主要方式的中国古代文评传统中,《文心雕龙》的“体大虑周”、“科条分明”无疑引人注目。对其文学思想的复杂性,学界早有共识。王元化在指出“刘勰撰《文心雕...
一 《文心雕龙》卷四十有《隐秀》专篇,在全书的理论结构中属“剖情析采”的重要部分。但对于本篇部分的文字的真伪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从现存《文心雕龙》的最早刻本...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学理论专著,其包罗范围之广,研究问题之深是前所未有的,文学创作心理学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心雕龙·序志》中说,“...
《周易古经》、《周易大传》合璧的《易经》,从汉代起就被列为“群经之首”,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产生于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体...
《原道》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第一篇,它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术界曾对刘勰 的“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许多著名的文心雕龙学研究家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正是 由...
一 风骨论在《文心雕龙》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洵如罗宗强先生所论:“风骨论是刘勰最激动人心而又最扑朔迷离的理论命题,也是他的理论的最出色成就之一。 ”(注:罗宗强:《魏...
中国古代文体论萌芽于先秦,发韧于魏晋,成熟于齐梁,此后便蔚成大观,绵延千余年。中国文学的起源有两个源头:一是由原始神话、宗教所孕育出来的富有强烈感染力的原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