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台湾学者范长华以为元刊本杂剧搽旦皆称作净旦,搽旦是由净旦发展而来。其实,搽旦是搽旦,净旦是净旦,两者不属于同一类概念。搽旦是脚色称谓,净旦不是脚色称谓。净...
在论述明代中后期启蒙思潮的文学表现时.秦弓先生在《文艺研究》1993年第1期.《论中国启蒙文学传统》一文中.列举了一种“性格分裂型人物”.把《三刻拍案惊奇》第9回《淫妇情可诛...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是朱居易先生编著的一部近代语词训诂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先生在前言中提到:“由于(元剧)于时代相去了好几百年,当时大众耳熟能详的口语,到今日已...
内容提要 作者在基本肯定钱伯城主编的《古文观止新编》的前提下,对该书中出现的译注的失误,欠贴切以及忽视了凝固结构与习惯句式的对译、漏译重点疑难词语等问题再次提出了质...
内容提要 人、事、物是美?是不美?是丑?这是人、事、物的一种属性(审美属性),不是人、事、物本身;而且,审美属性与人、事、物的物质属性(即自然属性)有着本质的区别。...
《文学评论》编辑部要我为建国三十周年的国庆纪念写些短文参与“笔谈”,题材内容不限制,但当然要与文学有关。因此我想到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物,需要重新评价。因为历史人...
在未谈正题以前,先讲一则与词有关的故事:北宋词人晏几道有一首《鹧鸪天》说: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 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
内容提要 作者反复地阅读学习了钱伯城先生平编的《古文观止新编》之后获益匪浅:同时也发现了译文不忠于原文、误判词性词义、漏译错译疑难词语等不足之处,现愿提出质疑,并与...
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国内流行的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社科院...
我平日很少看电影,最近因为参加会议,晚上有电影,看了与鲁迅小说同名的片子《药》。当时看完以后,心中有说不出来“别扭”之感。几次想把它写下来,但因我从来没有写过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