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海内外华文作家笔会举行 当代华文亲情散文、爱情散文征文颁奖

    2017-10-29

    由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作家协会、新疆人文地理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当代华文亲情散文、爱情散文颁奖仪式”暨第二届海内外华人作家笔会,6月30日在乌鲁...

  • 李亚《玫瑰送终》太远的世界与太近的 生活

    2017-10-29

    为死人洗澡、换衣,背死人下楼,给死人化妆、美容、整容,与死人说话,甚至替死人修剪指甲……《玫瑰送终》(《芙蓉》2011年第2期)所写的是一个极其少见的题材,是一个不为人所知...

  • 建构中国本土的叙事学理论

    2017-10-29

    赵炎秋主持并与他的同事一道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是一套从理论的世界话语回到中国本土的叙事学资源,并力图在历史与理论的相互阐释中梳...

  • 凌叔华的《小哥儿俩》

    2017-10-29

    1930年,凌叔华的短篇小说集《女人》和《小孩》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35年,《小孩》改名《小哥儿俩》,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印行。1945年,《小哥儿俩》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再版...

  • 雌性乌托邦 严歌苓之谜

    2017-10-29

    严歌苓的出国游历,无论对于她个人的写作还是对中国海外华文创作,意义都不可小觑。在严歌苓加盟海外华文写作之前,这个领域艺术精品乏善可陈,即使受到关注,主要也是着眼于...

  • 对存在的诗性沉思——论吕志青的小说创作

    2017-10-29

    吕志青小说中有很多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大多是“思想型的人物”,他们往往都有一种无力回天的失败感,其结局也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悲剧性。选择沉思的知识分子为表现对...

  • 在文学机制与社会想象之间 从马原《虚构》看先锋小说的“经典化”

    2017-10-29

    当文学在1987年失去轰动效应的时候,一批先锋小说家在《收获》集体亮相[1]。而他们的先行者马原,则开始运用写实手法叙述知青故事。这一转变获得洪峰的高度赞扬,却遭到评论家的...

  • 一个无声隐忍、无畏抗争的女性形象 ——评张翎《阿喜上学》

    2017-10-29

    具有史诗品格的巨制《金山》问世不到一年,张翎将又一部中篇佳作《阿喜上学》奉献在读者面前了。同为华人百年移民史的题材,《金山》是浩瀚博大的全景式,《阿喜上学》却是从...

  • 《万物生长》:救灾与重建的诗意书写

    2017-10-29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年来的日子里,英雄的巴蜀儿女面对巨大的地震灾难,忍受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悲痛,众志成城,书写了一首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壮丽史诗,用自己坚...

  • 文学研究状况的转换

    2017-10-29

    摘 要: 文学研究是随着文学的变化和人文学科研究格局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这些转换是全方位展现的,不同的研究者对此可以有不同梳理。笔者在文章中认为,文学研究的变化可以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