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联手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了《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文,表明了他们的文学观。他们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其目的是将当时存...
关键词: 民间文化(mass culture) 陌生化(estrangement俄音译为ostranenie) 狂欢化(carnival) 对话(dialog) 俄国形式主义(Russianformalism) 什克洛夫斯基(V.Shiklovsky) 巴赫金(M.Bakhtin) 大江健三郎是当代著...
比较文学自诞生百余年来,可以说一直是危机重重,直到今天,这种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严重。国外著名学者韦勒克、艾金伯勒等人曾数次谈到比较文学的...
一 在清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有成就的学者,并不是专攻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人,而大多是热衷传统经典研究的人;他们最...
“稗说文学”是古代朝鲜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其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形成发展、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艺术特质和美学价值都与中国传统文学文化存在密切关联,...
摘要: 当代西方后殖民理论已成为一种文化主义的保守理论。在关于殖民和后殖民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列宁、法农、萨特、阿赫默德和德里克形成了另一种具有激进色彩的传统。后...
乐黛云(1931— ),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顾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1918年,周作人发表《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一文,开中日文学比较之先河。此后,傅彦长发表《日本留学生与日本文...
随着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cultural poetics) 的兴起, 以及文学研究领域内的跨学科、跨文化转向,2 0 世纪末以来北美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研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我们曾在《...
内容提要: 本文对中国和韩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巴金和廉想涉的家族小说《家》和《三代》中的新一代长子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位作家基于对过渡期封建大家族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