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由于把马克思对社会物质生产的经济结构的描述,误读为对人类社会基本构架的揭示,导致把艺术作品也归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造成了马克思自身理论上的矛盾和不解...
内容提要 本文科学地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的为涵,并以丰富翔实的材料论证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和从萌芽到形成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形成...
内容提要 周志孝提出马克思没有把艺术作品归属于意识形态,艺术作品只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并由此反对艺术的意识形态性。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在讨论艺术的本性问题时应区...
内容提要 为了有利于21世纪教材的建设,本文作者对朱立元先生主编的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美学》的两个基本观点提出了质疑商榷:(1)“审美对象”是“非实体性的”;(2)“美是一...
内容提要 古籍整理与校勘工作密不可分。研究指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校勘学原则与规范应当继承发扬,认为对不同的古籍与不同的需要,校勘方法应有所变通,校勘记的表现方式...
一、思 路 我们可以讨论文学的多种维度,如文学自身、文学家、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还有文学的欣赏和批评等等,但其中文学作品是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文学自身只是所有文学...
内容提要 彭富春同志针对传统的“存在—思想—语言”观念,提出了“语言—思想—存在”的新主张;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真理来源于语言自身的言说的真理观与文学乃是诗意语言的文...
内容提要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只能是主客辩证统一的规律,因此并不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观的“美的规律”。“美的规律”只能产生于人的实...
中国现代文论发展到20世纪末期,有人提出中国现代文论建设患上了“失语症”。曹顺庆说:“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文论话语”,“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办法说话”,“其基...
内容提要 作家的主体生命激情是创作方法的内核及理解任何方法的逻辑起点。作品的题材、创作主体的生命情调、思维方法、语言表现手段及作品的审美效应,是创作方法的五个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