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开展以来,被称为“后实践美学”的诸美学学派兴起,打破了实践美学的一统天下,中国美学已经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格局。这场讨论尚未终结,至今仍不断有新的...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实践美学作为一个派别是由不同美学家的不同探索共同组成的,它是由不同声部组成的合唱。因此,正确地对待实践美学就应该在看到它的共同原则的同时,更应该...
内容提要 曹顺庆等先生认为,中国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根主要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和对古代文论的长期遗弃,因此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关键是如何接上传统文化的血脉,并进而做...
在打破学科壁垒呼声日高的当下来谈论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这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边界”毕竟与“壁垒”不同,“壁垒”在于隔断,“边界”则在于区分,学科间不应该也不能...
读了杨春时同志的文章《超越实践美学,建立超越美学》(《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1期,以下简称《超越美学》),在感佩他的理论家的勇气的同时,也觉得有一些不当之处,特提出一些...
近日,在 《探索与争鸣》杂志2002年第1期上 读到王学海先生的文章 《远离社会和民众的玫瑰花——诘难 “纯文学”》 (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仔细拜读以后,觉得王文提出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发生了实践美学与反映论美学的论争,其结果是确立了实践美学的主流地位。反映论美学强调美的客观性,认为审美是对客观美的反映,因而是非主体性的美学。实践美学强...
内容提要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亟待建立学术规范,但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学术规范?笔者认为:在文学批评方面,要以审美价值为核心而不是以思想价值为核心;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不...
“当前美学建设的迫切任务是综合国内外已有美学研究成果,创造具有权威性的现代美学体系。而其中的关键,是坚实的哲学基础和可靠的逻辑起点,整个美学体系应该能够从这个逻辑...
随着20世纪的过去,“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学术专有名词最终定格下来。作为一门学科,在通常情况下最好与研究者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样可使对象有相对程度的凝固。而如今,这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