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6月21日电 (记者李玉 实习记者潘玥斐) 文学是了解文明的一面镜子,根植于不同文明传统的文学是如何“旅行”的?这是比较文学研究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6月18—20日,...
【内容提要】 1930年代,沈从文与苏雪林先后在武汉大学教授新文学研究课程,皆对“五四”时期的代表诗人、诗作和诗集展开分析与批评,呈现了第一代学院新诗批评者的批评特点:...
摘要: 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下,现代批评家李长之以"感情的型"文艺标准为参照,探究屈骚作品的情感价值和审美意蕴,阐析批评主体的文化心态和审美观念嬗变及原因等,迈出了中国古代...
内容提要: 诗意或文学意义的特殊性,是西方20世纪文论和中国古代诗论共同面对的思想难题。突破这一难题的关键,是确认文学意义论的视角。在此一关节点上,庄子的“天道”论、...
【作者简介】周建忠(1955-),男,江苏靖江人,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楚辞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南通226019 【编 者 按】2013年11月2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社科...
【摘要】 韩国古代文人在接触中国典籍、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较早地接触到屈原和楚辞。楚辞作品最早是在韩国的三国时期,依托于《史记》、《汉书》、《文选》等文献传入韩国。...
【内容提要】 王国维“划时代”著作《红楼梦评论》和《宋元戏曲考》,对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吸收、借鉴随处可见,日本学者中国小说、戏曲史论的许多观点给予王国维诸多...
内容提要: 拜伦及其诗作“哀希腊”在晚清的传播,历经多种版本的翻译与介绍。梁启超与马君武等晚清革命派将拜伦的希腊形象投射于中国现状,直接言说着浪漫主义——民族主义革...
巴赫金是俄罗斯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艺学家,他的文化诗学研究在20世纪文化诗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钟敬文先生是在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走上民间文化研究的...
内容提要: 2004年,日本的推理作家芦边拓以《红楼梦》为蓝本,创作了推理小说《红楼梦的杀人》,该小说以《红楼梦》原著里的大观园为背景,原著里的主要人物悉数登场,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