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的《格萨尔王传》与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被称为我国“三大民族英雄史诗”。它们同时分布在“一带一路”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对...
2018年出版的《钟敬文全集》。资料图片 【热点观察】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暨《钟敬文全集》出版与钟敬文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去年在京召开,隆重纪念“...
摘 要:延安文艺传统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力体现在社会主义话语与民族性话语、民主性话语三种差异性因素“一体两翼”式的均衡发展上:社会主义话语与新人、写光明、典型化、两...
内容提要:马克思对西方文学经典的研习与化用,内在地促进了他的思想发展与理论建构。马克思的理论著作中普遍存在修辞学上的“互文性”,蕴含着马克思与世界文学经典之间持续...
摘要:在新中国文论70年的发展进程中,先后出现三大问题域:在前30年“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域”及其延伸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都得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框架...
摘 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边垣在新疆狱中搜集和编写,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洪古尔——蒙古民族故事》是中国《江格尔》第一个印刷文本,但边垣的生平却鲜为人知。文章通过...
摘 要:《格萨尔》个体记忆形态是作为其文本的传承方式或传承载体形式出现的,具有多类型特征。个体记忆在其演述形态上,除了具有史诗集体记忆时代的共享性特征外,还具有集体记忆...
摘 要:构建史诗研究中国学派,不仅是一种观念存在,而且与中国史诗学科发展方向相关,亦体现了中国学人的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自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鲁迅、胡适、陆侃如等对汉语“...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史诗研究逐步发展成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学。文章以“机构—学科”为视角,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该领域的知识生产和学术治理为...
【摘要】发轫于古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民族调查的中国神话学,其发展与中国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变动密切相关,在学科化过程中表现出泛学科和破学科特征。1949年以后,包括神话学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