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即将成为历史。我们虽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形态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赓续,是自本世纪初文学改良...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郜元宝、袁凌先生认为张爱玲张扬了“五四”个性文学传统,继承了“五四”冷静批判现实的精神,从分析史料事实入手,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认为评价文人,不...
内容提要 本文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轨迹作了宏观描述。20世纪下半叶的新诗研究可以分成三个时段,即政治论诗学时期、观念更新期和文体建设期。20世纪下半叶的新诗...
内容提要 20世纪的中国文学,虽然具备了世界开放意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局限,并不同时具备文学的现代意识,只是告别了古典文学的历史形态,并迅速向世界现代文学体系靠拢的...
内容提要 本文反对把欧美文学作为核心准则为20世纪中国文学定性的做法,反对忽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特殊形态和性质;主张文学分期应放于世界文学大系统中,在实践中用系统的观...
引子:50年报告“清单”代表什么 吕进先生在《文学评论》2002年5期发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一文,对50年新诗研究做了一次看似详备的“总结”。他把半个世纪划分为三个...
内容提要 新时期以来开始的沦陷区文学研究,从史实出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由此,沦陷区文学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历来有“诗国”之称,曾涌现过许多极其著名的诗人。在世纪之交,当我们跨入新世纪时,很自然地会想到:诗歌在新世纪是否会有新的表现和变化?与以往的诗歌...
去年第10期《探索与争鸣》刊发了孙琴安先生的访谈录——《新世纪中国诗歌的展望》。孙琴安先生主要从事的是古典文学研究,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专门研究,同时著有《现代诗四十家...
内容提要 沦陷区文学研究中的“历史的原则”,是把沦陷区文学放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情形,研究其不同的历史形态,而后对不同形态的沦陷区文学,就其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