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在《中国文化报》和《岭南文化时报》上撰文,介绍拙著《人间鲁迅》之余,引出一个被称作“鲁迅研究之谜”的问题:“为什么鲁迅以反专制为基本追求而却总是被专制利用?”...
拙作《读书与“立人”——鲁迅“启蒙主义”文化思想考辨》在《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期上发表,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记得当初写作此文,本意是要纠正他人对鲁迅思想的“误...
内容提要 现代象征主义一向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文学思潮。以往的评论者往往不到鲁迅受现代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本文从剖析鲁迅的名作《秋夜》入手,揭示他所受到的象征主义...
关于鲁迅,总有说不完的话,但这说不完的话中有哪些是今天人们还想听的,有哪些是在当下的现实环境中还给人以启发的。在已有的众多鲁迅研究著作里,不是每一本都有这样的追求...
《野草》对于每一位研究者来说,几乎已是公认的难题。鉴于此,每一位解读者在面对《野草》之时,总是特别地小心与谨慎。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篇小文(含“题辞”...
所谓鲁迅被利用的问题,鲁迅生前就有不少说法,实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最近谢泳先生读林贤治先生《人间鲁迅》一书之后,产生的“很多困惑”,以及林先生对此的答复,其实...
内容提要 2000年冯骥才对鲁迅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刘禾的国民性神话理论。刘禾认为鲁迅的过民性理论是受蔽于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殖民霸权话语,进而全盘否定中国国民...
1 若有人问,鲁迅晚年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我想,“文人相轻”可能是一个。在鲁迅逝世的前一年——1935年,鲁迅一连发表了七篇论“文人相轻”的杂文:1935年4月14...
内容提要 执着于实有却又陷于虚无、坚持韧性反抗黑暗现实,却又看不到未来出路和真正希望何在的先驱者们,在孤独地探寻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种矛盾、犹豫、紧张、对...
鲁迅曾道破先觉者的身后,所谓伟大与渺小,是指他可给人利用的效果的大小而言。不幸言中,在朱健国的笔下,鲁迅便落入了上述哲人的命运。 不多久,朱健国还在说:“我们应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