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谢庄诗歌律化初探 ——兼与刘跃进先生商榷 

    2017-10-29

    内容提要 人们论述诗歌格律化的进程,总是以永明为重点。然而通过对永明之前的刘宋诗人谢庄作品的探讨,可以看出谢庄的诗歌律化程度己不逊于永明诗人;谢庄的诗还是值得继续深...

  • 鲁迅与梅兰芳和柯灵

    2017-10-29

    最近柯灵先生和黄裳先生由纪念梅兰芳引起的争论,颇引起读者们的注意,柯灵在其发难的《想起梅兰芳》一文中,还专门有一段“考察一下旧时代戏曲界的境遇”,甚至把鲁迅也拉来...

  • 是又不是 不是又是 ──谈越剧《孔乙己》的编剧

    2017-10-29

    越剧《孔乙己》的演出,反应强烈,好评如潮。茅威涛确实演得好,剧本也编得好。有人也有意见,意见之一就是茅威涛演的孔乙已不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鲁迅的小说因为其思想的深...

  • 《智识即罪恶》仍应编入《热风》中 ——与胡尹强先生商榷

    2017-10-29

    1、胡尹强先生在1999年第二期的《鲁迅研究月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智识即罪恶〉:没有编进〈呐喊〉的鲁迅小说》,以为鲁迅的名文《智识即罪恶》是一篇小说,鲁迅将其收入杂...

  • 关于越剧《孔乙己》的几个问题 ——试与张恩和先生商榷

    2017-10-29

    读了《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6期转载的张恩和先生的《谈越剧〈孔乙己〉的编剧》,不少高见,实在不敢苟同。我想谈点想法,求请恩和先生和方家指正。 看了越剧《孔乙己》最使我...

  • 关于“鲁远的局限”及其他

    2017-10-29

    内容提要 研究评价作家应以事实为依据。普迅后期杂文没有感染“新基调病态”,杂文的“悲哀”是政治环境造成而非鲁迅带来。 关键词 鲁迅,杂文“局限”,求实 “金要足赤,人要...

  • 读书与“立人” ——鲁迅“启蒙主义”文化思想考辨

    2017-10-29

    1925年1月,《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向社会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书目各十种。2月21日,该报发表了鲁迅应约所作的答复。他说自己对于青年必读书“从来没有留心过,...

  • 文化经典在百年中国的命运

    2017-10-29

    一、经典与文化规范 “经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传统的权威性作品”;《辞海》释为“一定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辞源》释为“旧指作...

  • 鲁迅文化批判的历史意义 ──与陶东风先生商榷

    2017-10-29

    近年来,有一群年轻的博士活跃在文学研究的舞台上,他们以崭新的观念,开放的思维,深刻的思辨给日见疲软的文学研究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陶东风即是其中有影响的一位。他的文章...

  • 我从《青年必读书》读到了什么

    2017-10-29

    有关《青年必读书》的争论,从它发表的1925年持续至今,已有73年的历史了。70多年中,赞成与反对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争论的核心一直没离开鲁迅批判中国书的是与非。70多年来,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