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呐喊·自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铁屋子”的“万难破毁”报有“确信”,绝望于“铁屋”中人的前途;他又从自身经验范围的有限性出发,认识到他之必无希望的证明不...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论述了陶渊明之“志”的具体内涵,探讨了陶渊明之“志”产生的时代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并对魏正申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内容提要 《故事新编》既不是历史小说,也不是讽刺作品,而是将现实成分嵌入历史题材的后现代主义边缘文本。生活于极端贫穷落后的中国的鲁迅,写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
内容提要 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边缘生存策略,鲁迅一方面重视中国民间边缘文本对正统宏大叙事的消解,并有所借鉴,另一方面却拒绝认同其代表的后...
在1999年第4期的《鲁迅研究月刊》上,读到了梁伟峰先生的《〈在酒楼上〉新解》一文。梁先生认为作家主体与作品有密切关系,主张把《野草》与《彷徨》对照着读,这些观点笔者都...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分析鲁迅与后现代主义作家同是用“游戏”的方式对待文本,但二者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和产生这种文本特征的原因却不同,其“游戏”并不必然是后现代主义的文本...
内容提要 历史上对陶渊明的入仕及其归隐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糅合了陶澍与朱自清两家之说,并站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立场上,以日本文化为标准去解释陶渊明的仕隐经历,得...
内容提要 《陶诗佛音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诗文与魏晋佛教关系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龚斌先生对该书中的二文三例提出质疑,认为它们与佛教无关,该书作者特此作答。 关键词...
关于鲁迅与梅兰芳的口舌是非,陆续不断。然而,在六七十年的社会变迁中,无论梅兰芳是辱是荣,鲁迅却均随之受损。旧时代,尝有新文人拉梅比鲁,意在比鲁迅为倡优,加以侮辱;...
一 鲁迅留给我们的小说艺术遗产不多,唯其如此,更显得弥足珍贵。 我认为,鲁迅还有一篇小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还是一篇短篇小说杰作,如果被编在《呐喊》里,它无疑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