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以她的情思和笔力,将我们带到了历史现场,唤醒了我们储存的记忆,也冲击着我们的情感,使祖国这一名词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著者是用了心、用了情的。 张海迪在她的新作《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本土化运动的逐步高涨,台湾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台湾原住民族群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为争取族群权益,一些接受汉文化教育的原住民知识...
《云水激荡:2008广西北部湾》是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3周年历程的文学献礼。两位作者龙鸣、邓咏身处北部湾,凭着历史记忆、文学想象和精准的政策领悟,用细致传神、气势如虹的笔...
台湾作家琦君一直是我很景仰的前辈作家之一,她的名篇《橘子红了》被李少红导演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琦君在台湾是和冰心齐名的作家,很多人称她为...
不可否认,当下已经进入一个泛文化时代。在这种泛文化氛围的时代大背景下,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已经日渐式微而逐渐边缘化。那种极其深刻地表现我们这个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
20世纪80年代以降,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的西语文本在西方时有获奖,其汉语创作的文本也在内陆大量发行。论者拟将此种创作现象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进行整体...
一直以来,我对鲁迅的各种文本、言论,都是学习有加、兴致不减的。然而,学习得多了,除了佩服之外,竟也有了一些疑惑。比如,鲁迅曾经声称自己只选择外国的批评家为阅读对象...
7月19日,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带着她的自传《三生影像》来到北京。 “在内陆我是海外华人,在台湾我是外省人,在爱荷华我是中国人,我到底是哪里人?”83岁的聂华苓精神矍铄,笑...
马华文学独特性是马华文学文学史的主线,它涉及一个艰难的立足点——马来亚地方与民族-国家文学,两个分裂的极端——现代性与中华性。本文试图从马华文学独特性、现代性与中华...
现在出游的人多了,常常见到大家记游的文字。自己读书弄文,也喜欢出去走走,回来后,也常写一些不关痛痒的文字,读到一些当世大家的鸿文,也常惴惴焉不能心安,所以就想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