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批评家写小说似乎成为一种潮流,吴亮、张柠、李陀、於可训、王尧、李云雷等20多位批评家相继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在日渐失去集体效应的当代文坛,批评家亲自下场制造了...
读过周庆荣先生多部散文诗集,感觉他是中国当代诗坛少有的硬汉,而翻看他新出版的《执灯而立》,此感更甚,以至于想送他一顶帽子:诗侠。 侠的本义是指有社会担当的武士,见义...
大概在5年前,我在第一次阅读散文家杨献平的作品时,就被他笔下辽阔苍凉的西北意象打动了。对于我这样一个生长于南方、对西北缺少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深入观察的人来说,大概认为...
最近,我一鼓作气,阅读了青年作家胡烟的新作读画散文集《见山》。一边阅读,一边在《见山》的纸张边缘用铅笔写读后,整理完读后,时间已是深夜时分。合上《见山》,却依然能...
麦穗,是植物,但在肖复兴笔下,却是一个人物。 与作者上一部小说《兄弟俩》中的双主角设定不同,新著《水上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女主”作品,从麦...
王绪琴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明理学,其中对朱熹的心性论尤有精辟独到的探讨,他在精心写成了《气本与理本》《周易重读新解》两本书的基础上,切入到对朱熹的心性论思想的研究,...
新疆是中国诗歌语境中一个充满神秘的“意象”,它所具有的“西部”特征是诗人向往、言说和进行“他者”叙事的一条精神通道,由西向东,或者由西向西,在这片神奇的诗歌秘境中...
而立之年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年龄,一个开始硕果频出的年龄。如果将视野限定在中国文学,目光投射到百年文学史,亦莫不如此。“五四”时期,在《新青年》上振臂高呼的“文学革...
我和梁晓阳是多年的好友了,最早读到他的作品,是发在《花城》2015年第4期的散文《捡骨记》,其中充斥着朴素的文字、细致的描写以及悲怆的回忆,读之让人潸然泪下。后来又读到...
壹 作为《风流图卷》的续篇,叶弥的长篇新作《不老》延续着作家一贯的写作思路和审美风格,这两部长篇小说在时间、人物和内容上前后紧密相连。《不老》分为上、下两卷,以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