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己也偶尔写写批评文章,但是却很少思考关于文学批评的“本体”性问题。经常的状态是懵懵懂懂地去写,却很少去思考为什么写,或者怎样把文章写得更好。我想这种状态可能...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介于事实与小说之间的作品,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的轰动。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把这一小说形式定义为“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
当我们面对内心所历经的世纪转换的世界,当我们面对着举国上下兴起“外语热”而忽略母语的诗性光芒,当我们徘徊于物质的社会与精神的社会之间,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语境和现实境...
异化法:作品呈现出浓郁中国风味 荣获美国最重要的图书大奖“全国图书奖”和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的美籍华人作家哈金(Ha Jin,原名金雪飞)选择英语作为创作语言,这一选择...
用外语写作的中国血统作家包括获得语作家和华裔作家。获得语,又称习得语,本为语言教学术语,指在第一语即母语中长大的人,通过学习得到的第二种语言能力。把这一群作家称作...
一个对比引起的话题 对于儒学来说,2007年春天是一个热闹得有点过分的春天。一个叫于丹的教授,推出一本《论语心得》,一夜之间把孔子和《论语》捧红;另一个叫李零的教授,接...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文学状况应当是合适的。说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恰逢文学最为繁盛的年代...
读《债主》,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慨氤氲而生。仿佛吞咽了一枚被生活的油盐酱醋浸泡过的青枣,虽然透着酸涩,却绵绵不绝地散发着清新气息。我想我这种感觉的萌生,不只是因为作者...
2008年的春节,成都小雨霏霏。从初一开始就在下雨。这个春节注定哪里也去不了了。不过,没什么好抱怨的,相比于其他地区的雨雪灾害,成都就算不错了。 雨天就是读书天。窝在家里...
陈映真1987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赵南栋》,一向与《山路》、《铃铛花》一起被视为其“政治小说”的代表,然而与《山路》、《铃铛花》相比,《赵南栋》虽然涉及到政治性的因素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