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并不是文学史上偶然的事件,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后人对唐诗艺术规范的批评和修正,也体现出后人对新的诗歌艺术规范的追求。①那么同时代的人,在他与其他...
目前对节日的研究往往重视具有模式化的节俗活动而忽略了个体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本文尝试对白居易——一个俗民个体的节日生活(即民俗主体的节日活动与节日情感)加以研究,探...
《诗经》在先秦时代一直被称为《诗》。就其作品最初创作、传承的动因,以及文本结集的目的与功能而言,《诗》的文本性质毫无疑问是礼乐的,而非文学的。但是,以礼乐形态出现...
长安与洛阳一直是唐王朝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唐诗发展史上处于中心地位。“安史之乱”中,两京仍然是肃、代之际诗人们停留和关注的中心地带之一。盛唐诗人在这段历史中为京都留...
在唐代社会,士人对婚姻的选择非常重要。陈寅恪先生曾云:“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
本文拟对东晋陶渊明到唐王维的诗歌中所用“化”和“空”两词所表现的自然观作一研究和比较,并对汉以后唐以前古代诗歌中用“空”字情况作一概要的分析。 陶渊明,东晋人,他“...
陈寅恪认为“尊王攘夷”乃韩愈古文改革的“中心思想”①,是一场振兴儒学的运动,其终极目的是排除佛教、维护儒家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由此,韩愈以儒家向来所坚持的“夷狄”...
有唐一代灿若星汉的诗人群体,奏响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强音,在华彩与激情组编的交响乐章里,也有“诗佛”王维“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的佛唱。这位山水田...
白居易诗一向被称为“浅切”(李肇《国史补》卷下)、“俗”(苏轼《祭柳子玉文》,《东坡前集》卷三五),甚至有“老妪能解”之说(惠洪《冷斋夜话》)。这些评论和传说都是...
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和柳宗元都标举“文以明道”,然而他们对“明道”方式的理解有显著差异。韩愈古文追求以不落陈俗、自我树立的独特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