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初英国出了本畅销书《鲁宾逊漂流记》,这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方航海热之后的余音。今天我们来看这本书,确实有很多启发。以这本书对比一个多世纪后我国清朝出版的...
摘要: 马歇尔·布朗是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现代语言季刊》的主编。布朗出版了5部关于18、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专著,主编了《剑桥文学批评史》浪漫主义卷和《朗文世界文学文...
摘要: 晚清驻法公使曾纪泽留有一部长达5年多的使法日记。尽管它多记录"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公务,但若从语词入手,仍可从中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法兰西形象。语词是构成形象最基本...
内容提要: 昆剧《血手记》在突出原剧《麦克白》悲剧意蕴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昆剧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昆剧的唱、念、做、打,前后两个版本的《血手记》以不同行当,不仅充分挖掘...
内容提要: 晚清驻法公使曾纪泽留有一部长达5年多的使法日记。尽管它多记录“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公务,但若从语词入手,仍可从中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法兰西形象。语词是构成...
内容提要: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公开发表的作品,也是他从古典语文学家向哲学家转变的标志性作品。该书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开篇。该开篇不仅以一组与感性学相关的概念提示...
“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 ——“译文学”意识的缺失与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的缺憾 摘要: 中国的翻译研究没有像西方翻译学那样经历过语言学派翻译学的长期浸润与洗礼,近年来...
内容提要: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起,中国古诗的审美意境以及相关的道家与禅宗的思想为一些法国当代诗人所借鉴和吸收,延续从克罗岱尔、谢阁兰以来对中国形象以及中国审美精神...
摘要: 本文试图从哲学和汉学的双重角度,介绍、分析和诠释于连的两个基本概念l’altérité和l’écart,旨在把他重新放入欧洲当代哲学脉络里看中国如何成为欧洲哲学未思之思的他者...
摘要:文化语言学研究者提出汉字思维与汉字构型呈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其结构规则具有文化元编码的性质,汉语在书写的形态上是由语素文字构成的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把由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