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蛰居海南16年的雨霏霏的《阿香》,不由慨叹,任何物事皆有例外。一部65万字的长篇《阿香》,来自一年四季如夏的海南,带来又潮又热的蕉风椰雨,我能想象一个辛苦笔耕了二三...
文学评论家白烨近期旅加归来,谈起此行的感受,他在盛赞加拿大风光的旖旎和文化的多元的同时,特别谈到了当地的华文写作的蓬勃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与现象。...
海外作家的笔触所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描写华人海外的生活,最典型的如《中国人在纽约》、《曼哈顿女人》,包括最近几年涌现出的留学生作品, 如《星条旗下的中国宝贝》等...
“阿香的命从小就苦”,小说《一根水做的绳子》开头这样写道。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声音。它给了我们不祥的预感:阿香将如一只跌落悲苦命运牢笼的小鸟,终其一生也无力挣脱。小...
阅读陈应松的小说,并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旅行过程。暴力、丑恶、血腥、恐怖……总不时地拦路出现,甚至无法逾越。一切逃避的可能都已不在,一切审美的遐思均已变成奢侈,而有...
南翔是教授,也是作家,有人问他这两个头衔孰轻孰重?他总是微笑不语。在我看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近来,南翔给我电话说刚写完一个中篇《女人的葵花》,我恳请先睹为快。大...
内地对于香港作家及其作品的引进与介绍,几乎与台湾文学同时展开②,然而将香港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学现象来整体研究,却比台湾文学至少要滞后数年,虽然从时间上而...
读到一则新闻:“香港回归十年图书升温, 重量级著作相继出版”,这让我突然忆起一件往事,赶紧翻检书柜,找出了一套“紫荆花书系”。这套“紫荆花书系”中,包括了刘以鬯、曾...
说到“乡土文学”,有趣的是:一般所称“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如黄春明和王祯和等,都不同意将他们的文学称为“乡土文学”。中国新文学在台湾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经过60年代...
①黄继持在《香港文学主体性的发展》中有“在香港的文学”与“属香港的文学”的提法,由此区分文学与香港本土生活的关系。参见黄继持、卢玮銮、郑树森合著《追迹香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