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她给了我们无法拒绝的希望 评《别给我希望》

    2017-10-29

    福克纳是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上半叶美国最牛的文人。说他最牛,倒不是因为他名动一时的《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而是由于他不多的几篇书评中的直率与不留情面。在评已...

  • 香港十年之文学

    2017-10-29

    依稀记得十年前香港一位老诗人写的《回归吟》:“长袖何妨任卷舒,殷勤北望识盈虚。好将爱国怀乡意,谱入天声耀史书。”也没有忘却另一位作家在《近乡情却怯》一文中的慷慨:...

  • 新诗的“变”与“常”

    2017-10-29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

  • “外来者”故事的女性改写——重读《哦,香雪》

    2017-10-29

    “外来者”故事——有着现代文明背景的外来者来到一个闭塞、落后的传统空间中,由于这个“外来者”的闯入,原先的文明、文化、社会秩序发生了某些或隐或显的变化——是20世纪...

  • 审美,或超“历史”的脱身术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视野

    2017-10-29

    一、前言 夏志清出生于1921年的浦东,那时黄浦江对岸即是十里洋场的上海,多年以后他因为战乱羁留美国,对故居还仅有的深切回忆除了童年时候父亲携着一家大小冒着大风大浪把渡过...

  • 有希望,是幸福的 雪原长篇小说《别给我希望》读后

    2017-10-29

    对当今的不少中青年而言,一生之中,倘或有一个永恒的记忆之地,那便是大学校园。正如雪原的长篇校园小说《别给我希望》所描绘的那样,“大学是象牙塔,是皇宫,也是滋生一切...

  • 香港上演的一场“生死恋”

    2017-10-29

    我原先并不知道韩素音女士在写作上的成就,印象中她在国外做过许多热情宣传新中国的事,文革时期中国大地上常可见到她的身影,周恩来对她多有赞誉。但似乎那时候并不说明她是...

  • 狂想的苍山牧云 苍山牧云“新诗路”创作感言

    2017-10-29

    苍山牧云是一位自皖入川的青年诗人潘成稷的笔名,自然形态的苍山牧云充满无限诗意,而自打结识这位叫青年诗人,接解到他一些作品之后,发现他正为心中追求的诗意充满着无尽的...

  • 这一刻,文字如水般温柔光亮 ——读《以水流的姿势——石才夫诗选》

    2017-10-29

    有一种文字是火,它能点亮热情、希望和理想。有一种文字是水,它能呈现智慧、人生和世界。这是文学的两面,像篆刻里的朱文和白文一样,朱文如火,白文似水。水火在文学里相容...

  • 叙事迷雾背后的历史真实——评小说《花腔》

    2017-10-29

    新历史主义者认为历史和文学同属一个符号系统,历史的虚构成分和叙事方式同文学十分类似。李洱的《花腔》将文本资料和档案纳入他的历史视野,赋予他的个人理解。他的文本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