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人们开始较多地关注古代文学文体学的问题。研究上的具体情况不暇细述,仅就学界的动向来说,零二年的四月份,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中国古代文体研...
《诗经·国风》中描绘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者们多关注婚恋诗作中女性形象的探究,反而忽略了对独具艺术魅力男性形象的研究。《诗经·国风》中的男性描绘以正面形象为...
文学编年史的设想 前些年,关于文学史研究的讨论正成为热点的时候,我与南开大学中文系罗宗强教授在一次会议上碰见,谈起此事。他说了一句很有风趣的话:“文学史应当怎么写,...
生命主题的表现盛于汉末魏晋而衰于南朝前期,是中古文学中的一个显著现象。前辈学者如王瑶、宗白华等先生对这个现象都作过论述[①a],并充分强调其重要性,如王瑶先生认为“我...
《诗经·王风》的地域与时代,近年来似乎已成为定论。程俊英教授《诗经译注》说: “主”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近洛邑,周室衰微,无力驾驭诸侯,其地位等于列国,所以称为“王...
20世纪学术发展历史,是一个现代学术发展的进程。20世纪的乐府研究,既是传统的乐府学的延续,同时又有它的现代的起点,与传统的乐府研究在体制与观念、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这...
人才培养、选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政治内容,它是一种社会政治统治、文化制度得以发展、延续的重要前提和手段。其中,汉代是古代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的重要发展阶段。这种人...
朱熹云:“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1](序,P1)又其注《国风》云:“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文学家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接受群体的影响是文学家成长的必要的条件。中国古代的许多重要作家,往往与其同时的文人社会、文人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作家甚至明显地隶...
在文学批评史上,与作家同时期或时代相近的批评家的评论,往往具有后世研究者的评论所不能代替的价值。罗常培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历代文章之得失,后人评论每不及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