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麦家:我迎合的只是我自己

    2017-10-29

    宅男、疯狂的阅读者、躲在文字背后的小说家——作家麦家试图给自己贴上这些标签。 今起,麦家编剧的电视剧《风语》将在各大卫视进行二轮播出,而根据麦家小说《风声》改编的电...

  • 为军人的生存证明——2010年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读后

    2017-10-29

    关于2010年的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创作,我很兴奋地读到了王凯的两篇小说,一篇是发表在《解放军文艺》2010年第8期上的中篇小说《终将远去》,另一篇则是发表在《西南军事文学》...

  • 诗性·智性·乡土 中国当代散文回望

    2017-10-29

    基本情况 上世纪六十年间的散文流派纷呈,谈清它并不容易。五十年代的整体风气不同于六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审美标准也有微妙的差异。八十年代后,散文开始多样化,成...

  • 乱花渐欲迷人眼——20世纪80年代后新马华文文学本土研究述评

    2017-10-29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马两国本土对新马华文文学的研究(注:“本土对新马华文文学的研究”初步界定为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的作家、学者对新马华文文学的研究,其中包括留学...

  • 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2017-10-29

    一 当代海外华人学者中,有一批专事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批评家,其代表人物有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王润华、赵毅衡、刘禾、周蕾、张旭东、刘康、张错、张英进、黄子...

  • 文艺创作需要一种站立精神

    2017-10-29

    2003年,我把小说《暗算》投给杂志社和出版社,都被退稿了。2002年,我的第一部小说《解密》命运更惨,退稿的电话和通知加起来有两位数。退稿的理由主要是我把写作对象放在一群...

  • 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国意识

    2017-10-29

    (一)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20世纪那样,“中国”一词及与此相关的“中华”、“华夏”、“炎黄”等词语,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文本之中。“中国”一词在种种操作之...

  • 真正透彻的批评为何总难出现

    2017-10-29

    ●今天的文学批评遇到许多从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不同的意见,不管多么尖锐,并不可怕;可怕在于无标准,无章法,无尺度的“混战”。批评标准的迷乱现象,其根本问题...

  • 别样视角看孙郁

    2017-10-29

    一 阅读的妙处,妙就妙在心里感到好,却无法言说。一些好句子,一旦读到,立刻就意乱情迷,恨不己出。 譬如读孙郁的《文人的左右·林徽因点滴》,一句“寂寞地生活着,无言胜于...

  • 缓慢和遥远

    2017-10-29

    我们的文学创作,我们这些人、以及我们所从事的劳动很特殊,似乎很难找到同样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我们也很难提供给别人有效的建议。不仅因为我们的工作是完全由个人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