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白鹿原》;杜撰历史;性欲想象;情绪记忆;拼凑故事 摘 要: 《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十分畅销的长篇小说,作者陈忠实以他一生有关文学知识的情绪记忆,创作出了被他称之为再现...
1991年下半年,旅美华人曹桂林的长篇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在大陆轰动一时[①]。这“轰动”当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诸如特定的社会心理背景(许多中国人都关心“出国”),小...
文艺学学科性质的论争,特别是大学文艺学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竟然使“文学”这一用语不时陷人空前的犹疑境遇之中。“文学”似乎已面目模糊,身份不明,此时如果再正面提倡...
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果从1982年6月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第一次全国性的“台港文学研讨会”算起.至今己有19年的历史。19年来.大陆和台港暨...
1 2006年伊始,不甘寂寞的中国读书人共同叙写了一个久违的阅读神话。一位年近八旬的华裔老人,端坐于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用他多年来一笔一划构建的汉字魔方,蛊惑着早已不知汉字...
2006年,牛余和以中篇小说《姚爷》赢得了文坛的关注,小说发表后很快被改编为电影《黑白往事》,引起了较大反响。其后,《羊兮羊兮》《油纸灯》《二嫂的天空》《黑雪》等也都受...
在我这个生长于大陆的青年人的记忆中,台湾一直是一个谜,一个飘忽不定的梦。上小学的时候读了《海岛女民兵》等小说,知道台湾是个可怕地方,那里经常有特务划着橡皮艇来大陆...
批评是说真话的事业。有道是,“民无信不立”,同样,没有诚实和诚信,也就没有批评。然而,缺乏诚信感和公信力,却是当代文学批评最令人忧虑的问题。很多时候,即使面对一个最基本的事...
在改革开放以前,大陆学术界对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可以说是一片空白。1980年以后,台湾文学研究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相继开展起来,并且各自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现在这...
虎年不顺。被“老虎”咬了两口。 一过了春节,我就开始忙活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报告文学的采访和创作。 这种采访,极其琐碎,极其需要耐心,极其考验你的功力。你得四处寻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