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戴锦华:阶级,或因父之名

    2017-11-10

    戴锦华“弹”《钢的琴》:谁的车床,谁的琴房,谁的狂欢,谁的哀伤 时间:2011年11月7日 地点:北大理科楼107 讲座录音整理 shininglove 讲座的标题是《阶级,或因父之名》,“因父之...

  • 张柠:文化的表情

    2017-11-10

    时间:2011年5月21日上午 地点:广东中山图书馆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柠 陈实:各位街坊、各位听众,亲爱的朋友们,“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八十二讲...

  • 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

    2017-11-10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国文化的成就处于世界顶峰。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中国的经济和...

  • 陈丹青:我们今天丧失了价值观吗?

    2017-11-10

    到了1980年代,我相信,整个国家从上到下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改革开放,就是致富。1990年代的国家核心价值观,我相信,就是“稳定压倒一切”。新世纪呢,“和谐社会”。现在,新...

  • 张炜:潮流、媒体与我们

    2017-11-10

    与利益结成一体 今天讨论传媒和艺术思潮、社会状况这一类题目,实在是太大了。有的朋友希望谈谈《你在高原》——它刚刚出版,那就从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起吧。 《人的杂志》(《...

  • 陶东风:畸形的好生活理念与大众文化的价值误区——从“宁在宝马车里哭,不

    2017-11-10

    价值观最集中地体现为我们对“好生活”的理解。好生活就是有价值的生活。裴多菲诗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体现的就是诗人对“好生活...

  • 张炜:今天的遗憾

    2017-11-10

    过去经常这样聚会谈文学,特别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其实文学是很难谈的,现在回头看看,留下了太多的文字并不让我高兴。因为一个主要从事虚构作品的人,其他文字再多也难以说得...

  • 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民国47年5月4日在台北中国文艺协会讲

    2017-11-10

    编按:胡适之先生在民国四十七年五四纪念日,以「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为题对大众发表演说。演讲中指出他自己没有参与狭义的五四运动,但对广义的五四运动(也就是胡先生所说的...

  • 张炼红:生活世界、文化自觉与价值重建 ——在上海社科院的演讲

    2017-11-10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主体,归根到底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而生活世界作为普通民众社会实践的意义本源,关注民众生活世界,也就意味着关注中国最具根本性的政治问...

  • 张炜:地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2017-11-10

    我与诗 那是七十年代中期,当时内地的《诗刊》复刊,成为唯一的诗歌专业刊物,影响极大。如果有人在上面发表了一组诗,不知会有多少人传看。我当时试着写诗,对发表的诗歌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