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被引用的奥尔巴赫——《摹仿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2017-10-17

    摘要: 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但是它的真正语文学追随者并不多,反而是在“二战”后的比较文学领域意义非凡。本文从最为人熟知的描述伊斯坦布尔...

  • 论主体性与符号表意的关联

    2017-10-17

    内容提要: 追逐意义,是人的本质属性;使用符号释意与达意,则是其根本的方式;人的符号属性决定了自我即为一个符号。而语言范式中的主体,正是指这样一种通过示意而形成并确...

  • 文学理论批评“形态”的“漏失”与“增容”

    2017-10-17

    内容提要: “形态学”虽生发于生物研究领域,因其研究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逐渐被移用于其他学科。位移于文艺批评领域的“形态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概念、范畴和特点,但由...

  • 王国维“悲剧”批评观念的现代性转型

    2017-10-17

    内容提要: 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不断演进,经历了从“道统”到“悲剧”的转型过程。时至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促成了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的现代性转型。对《〈红...

  •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重读索绪尔《普通语言

    2017-10-17

    内容提要: 语音有物质与心理两个层面,语音的心理层面也就是索绪尔所说的“音响形象”。但在语音的两个层面中,物质层面是主要的,心理层面是从属的,是物质层面在人的心理中...

  • 叙述声音的源头与叙述主体冲突

    2017-10-17

    内容提要: 叙述声音与叙述者互为存在前提,因此叙述者只能通过叙述声音得到识别。经典叙述学把叙述声音区分为叙述语和转述语,但仅用这种区分方式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叙述主体冲...

  • 俄国形式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的传播与启示

    2017-10-17

    内容提要: 俄国形式主义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漠视和改革开放前的忽略,到改革开放后的译介、误读与回归,其传播效果与中国社会发...

  • 文艺发展与文艺需求的多样化调适

    2017-10-17

    内容提要: 从风格类型到功能指向,从题材内容到借鉴资源,从作品类型到创作主体,从数量、产地、体裁到文艺的传播载体,“多样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 理论化倾向与多元化格局——从关键词维度透视丹托的艺术终结观

    2017-10-17

    内容提要: 丹托艺术终结观中有两个关键词是把握其思想的密码,但至今未引起国内学界关注,即理论化和多元化。这两个语词在其著作中频繁出现,表明它们是丹托本人对当代艺术的...

  • 由作品走向文本——兼论文学研究范式的嬗变

    2017-10-17

    内容提要: 文本是贯穿当代文艺理论的主题,也是启迪文学研究发生深层次转型的关键所在。依托于语言存在论,文本不但拓展了文学的疆域,而且意图彻底摧毁作品及其所暗示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