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主体性探索的历史回顾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发生了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论争。这场论争突破了由苏联传入的传统反映论的文学体系,肯定了文学的主体性,认定文学是人的本质力...
摘要独特的网络场域和叙事主体带来了网络叙事与传统叙事的不同,从叙事的语言层面到叙事的话语风格、话语立场、叙述文体,网络叙事都有新的变化,网络叙事主体以广泛的写作实...
文学的精神向度是指文学不但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把握、表现,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的最充分、最复杂的体现方式之一。在精神王国里追索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使人得到精神皈...
文学理论批评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人文理想,又在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感召下不断更新观念,拓展理论方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20年间,文学理论批...
在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论现代转型发展的历程中,曾受到多方面理论资源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这里指的未必是本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而中国化的马...
一 我认为,就目前国内的讨论来说,对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的含义和使用范围适当地加以界说或区分,是必要的,因为它已呈现出无节制地扩大和蔓延从而引发混乱的危险。我个人倾...
雅克德里达在他的著作《明信片》中,借其主人公之口,写了下面这段耸人耳目的话: 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 在新的世纪,文学的时代是否已经终结?文学研究的时代是否已经成为过去?这是一个关系到文学艺术和文学研究存在还是消亡的根本问题。 关于艺术的终结在西方已争论了几十年...
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受到经济与政治的约束,其内在的应变因素则是文化,是优秀的、进步的文化,是民族的高度发展的智性形态,是那些具有文化精神、价值的精品,正是它...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着、发展着。我们研究着的专业文学理论也是如此。回想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对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产生了质疑。我们开始热衷于文学的审美特性的研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