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强制阐释”是在“理论时期”被建构并流传下来的一种“去审美化”的阅读模式,其弊端是将文学阅读的关注点引向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而忽视文学本身的重要性。为了...
内容提要: “如何对待西方文论”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必然遭遇的首要问题。对西方文论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尤其理解其中关涉中国文学的研究内容,以自我建设为根...
内容提要: 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出现了文学理论趋从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批评化的后现代倾向,突出了文学研究的实践性、功能性和当下...
内容提要: “强制”论是当下批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它所隐含或对应的是“弱化”或“淡化”。后者可谓后时期或后之后的“新常态”,其虚无主义倾向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说...
内容提要: 文学形式主义起源于二战后哲学(现象学)的衰退,它与思想场中结构主义的出现密切相关。萨特曾在《境况I》中宣告了某种现象学形式主义,但战后他的实践哲学和介入理论...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叙事伦理批评的缘起、意义和问题域。论文指出,“叙事伦理”可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理解:(1)指叙事活动与伦理价值问题存在着长期的内在纠缠与相互生成关...
内容提要: 文学的民族性是人性的根本体现,也是抗拒文学(文化)一体化,实现多样化的重要方式。民族、乡村、外省是文化真正的载体,文学需要加强民族(国家)叙事、乡村叙事、次...
【摘要】 言语即行为,行为也即语言,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离不开概念,后者则是非概念的,因此具有不同特征。可以说,人的行为就是以特殊的语言方式表达的生命之形式,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