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温柔敦厚”诗教观,与周代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周代的贵族教育着力培养君子之德,是“温柔敦厚”诗教观念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此一诗教观既是周代...
活跃在高宗朝中后期的四杰,是初唐诗坛崛起的第三代诗人群体。和贞观诗人、龙朔诗人相比,他们的文化心态和艺术精神呈现出新的特质。四杰不仅普遍具有“以道自任”、建功立业...
“诗穷而后工”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说的提出,既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因素,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追寻这些原因和背景,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在初唐诸诗人中,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以儒家的“仁义礼乐”为政治理想,以纵横家的出奇制胜为济世方式,以道家、道教的饵食养生为人生归宿,陈...
在中国历史上,欧阳修是拥有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会石学家等多种桂冠。享有很高声誉,影响深远的人物。历来对欧阳修的研究,不为不多,尤其是近几十年,可谓成果...
研究中国文学批评,不仅要注意文学批评自身的话语,还要注意它与特定的思想、学术、文化背景的互动关系。两汉极度繁盛的经学阐释形式——章句之学的产生,与古书的标识符号、...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似乎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因为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辛词,无例外地都是他南归以后的作品...
“太平”是陆游诗歌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在《剑南诗稿》中共出现108次。检索《全宋诗》,“太平”一词共计有1381次,那么,陆游一个人所用几近占全宋诗的1/12,位居宋代诗人...
文学的历史发展,其实也就是后来的文学创作对既往文学传统不断吸收继承、而又不断创新超越的过程——继承固然是传统的延伸,而超越也同样为传统提供了新的成分。久远悠长的传...
陆游一生在山阴故里闲居长达30年,其间创作了田园诗计一千余首。这些诗品是陆游生平创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引起学者的关注,其主题内涵、思想底蕴、美学风格、艺术渊源等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