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1906-1968)集散文家、诗人、小说家、诗评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民间文艺工作者于一身,是中国现当代史上一位涉猎相当广泛、业绩相当突出、地位相当重要的文化人。虽然...
在新诗史叙述和研究中,时至今日李瑛作为“战士诗人”或“军旅诗人”被广为谈论,这甚至成为诗人和研究者们对李瑛诗歌写作的刻板印象。而考量李瑛60多年的诗歌写作道路尤其是...
在刚刚迈进2011年新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对李瑛同志诗歌创作进行研讨,这对新形势下繁荣我国诗歌创作特别是军旅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胡振民书记、铁凝主席...
李瑛是我国诗坛的巨匠,是我们几代人的良师益友,《李瑛诗文总集》出版暨李瑛同志诗歌创作座谈会的召开,是我国文学界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为此,我怀着特别喜悦的心情与敬...
李瑛的诗歌创作,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三大惊叹,也可以说是三大疑问,即,他在近70年的诗歌创作中,为什么能始终站在峰巅上歌唱?为什么始终具有...
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社启动了一项名为“行动者”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呼吁作家摆脱书斋想象,离开二手经验,走向民间世界和生活现场,走向“吾土吾民”。为此,杂志专门...
召开李瑛诗歌创作座谈会,回顾总结李瑛诗歌创作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谨代表中国文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
王斌的《六六年》属于那种可以让人站在书架前不由自主地读下去的作品。我很喜欢它,首先就是因为它的文字。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一种出奇的清新。它似乎并没有什么特点,也没有什...
李瑛出现在中国社会“方生未死”的重要时刻,他的写作结束了战争时代未能回避的、可以说本有的粗砺本色,他在沿袭战时诗歌雄健风格的同时,坚持并引领了细致、华美的诗风。他...
面对李瑛的诗学世界,如同瞭望一片大海,仰望一座高山。我们解读李瑛的意义,不仅在于开掘一位大诗人的诗学宝库,而且在于思考文化源流、时代精神与诗歌美学的内在潜因,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