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临川人。他的门生说:“晏相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①假如这句话没有夸张,那末晏殊作品...
七 舍粗取精 讲读文言,文言典籍浩如烟海,内容五花八门,有如何选择、如何吸取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比较简明的话表示,是要什么,不要什么。这似乎不难解决。当然是要好的...
梅尧臣 梅尧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城人,有《宛陵先生集》。王禹偁没有发生多少作用;西昆体起来了,愈加脱离现实,注重形式,讲究华丽的词藻。梅尧臣反对这种...
八 冷暖自知 上一章谈到精粗问题。分辨精粗要有个标准,而标准常常与个人爱好牵连,甚至完全来自爱好,所以难免主观片面性。但又不能不分辨,因为有精粗是事实,我们讲读时就...
苏舜钦 苏舜钦(一○○八——一○四八)字子美,开封人,有《苏学士文集》。他跟梅尧臣齐名,创作的目标也大致相同。他的观察力虽没有梅尧臣那样细密,情感比较激昂,语言比较...
九 循序渐进 学习文言,目的是由不会而会。由“不会”起,开头是界限鲜明的,第一次听别人讲或自己读文言作品,即《红楼梦》起始所谓“此开卷第一回也”。“会”则没有止境,...
第五章 文言的特点 这一章谈文言的特点。特点是对比之下的产物。同什么对比?当然是同白话,其中包括现代汉语;有时甚至偏重现代汉语,如繁体字和异体字,同古白话比就没有这...
曹勋 曹勋(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显,阳翟人,有《松隐文集》。他的诗不算少,都是平庸浅率的东西,只除了几首,就是他在绍兴十一至十二年出使金国的诗。那时候的出使比...
韩驹 韩驹(?——一一三五)字子苍,四川仙井监人,有《陵阳先生诗》。他早年学苏轼,蒙苏辙赏识说:“恍然重见储光羲”①,就此得名,然后由徐俯介绍,认识黄庭坚,受了些影...
第六章 历史情况(甲) 6.1文言的主流 文言的历史情况,千头万绪,简直无从说起。这里想只解答一个小问题,就是:鸟瞰一下,各个时代都有什么样的文言。但就是这样,也仍是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