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法论是传统诗学创作论的核心,它的主旨即是讨论诗歌的语言艺术法则。诗歌创作中语言法则的运用,是从古以来就存在的,而对这种语言法则的意识乃至理论上的阐述,也是可以追...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 离开华州,弃官西行,滞留于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时所写的一组五言律诗。组诗的第一首写道:“满目悲生事,因人作...
“楚辞”之名,广为人知,然其指涉问题,素有歧见:或曰文集;或曰诗体;或曰战国屈、宋诸人辞作;而或折衷众说,以为实具多重蕴涵。且学人在考探过程中,亦随文会意,自师其...
一、转益多师 杜甫的诗歌主张,相对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戏为六绝句》之中,这是最早出现的论诗绝句,它既开拓了文学批评的一种新形式,同时又拓展了绝句这一诗体的表现领域,创...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杜甫的名作,王嗣奭曰:“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
中国诗歌是在先民们“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中诞生、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发展和成熟的。笺注先秦经典的学者早就得出了“诗为乐章,诗乐是一”的结论。唯独战国至汉...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次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上,我曾宣读了一篇题为《屈原——东方的奈煞西施》的论文。此文以精神分析的方法解析了屈原的自恋倾向,重点分析了其政治上的失败、爱...
“风神”本指人的风采神态,如《晋书裴楷传》称裴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1](卷三十五,P1048)。后来也用以评论文艺作品,如唐孙过庭《...
《湘君》、《湘夫人》是《楚辞九歌》中两篇优美的抒情诗。诗人屈原借二位对偶神的 相思相慕,抒写人神敬慕之意,创造出一派缠绵悱恻、摇荡心灵的意境,表达了盼望神灵临 享的...
提要:本文拟从音乐与诗的结合以及词体自身的发展演变中来审视李清照的《词论》。通过对历代有关李清照《词论》评论的梳理,李清照《词论》与北宋词坛创作风气关系的检视,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