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批评

    2017-10-29

    杨守森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以下简称《心态史》)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该书后记称“力图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切入,对本世纪中国作家的心态类型、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

  • 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政治化——浩然评价的两难

    2017-10-29

    无论是对于当代的作家,还是对于当代的读者,“政治”始终都是他们无法回避的话题,甚至有时候成了他们无法逃离的“陷阱”和无法逾越的“障碍”。 1980年代人们讥讽中国是“政...

  • 诗的散文美

    2017-10-29

    传统诗学观中,诗与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认为,有韵即诗,无韵则非诗。古典诗韵以整齐、押韵、讲究平仄和格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谈诗的韵文美尽人而知,谈诗的散文美...

  • “文革”时期流放者诗歌简论

    2017-10-29

    “文革”爆发后,整个文坛受到犁庭扫院式的清洗。大批诗人被揪斗批判、抄家监禁,一部分人甚至被迫害致死;而那些活下来的“幸存者”后来或者被关进牛棚和监狱成为囚徒,或者...

  • 文学的精神性:现有理论建构的危机

    2017-10-29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或正在疯狂的张扬文学的商品性、物质性,但应该说至今没有人能公开否认文学是一种精神产品,文学具有精神性。问题在于:何谓文学的精神性? 现有诗学理论关于...

  • 寻根的延续与超越——论寻根思潮下的文化散文

    2017-10-29

    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寻根思潮,承担着过于沉滞的文化建构重负,能与其宏大理论体系相匹配的实际创作难以为继。在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创作主体的主观意愿与文体自...

  • 夜读偶评:“修辞之墙”及其他

    2017-10-29

    一 偶然购得琼·迪地安(Joan Didion)的随笔集《白色粘贴薄(The white Ablum)》(Penguin Books,1981),人民币15元。原价1·95英磅,我购得的价钱等于原价的六折左右。应该说80年代初英美普及本图书...

  •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特征及其意识倾向

    2017-10-29

    自80年代后期至今,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历史题材小说成为小说创作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陈思和教授将其中“大致是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的小说称作“新历...

  • 文学精神性的世俗维度

    2017-10-29

    作为某种指涉人类自身生活与生产的表意实践方式,起源论意义上的文学就其性质而言表征为一种非常世俗性的文化事件,当初的文学作为某种准精神形态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世俗物质生...

  • 大众文学创作主体论

    2017-10-29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曾经说过,凡是存在的同时是合宜的和不合宜的,而两者都对。”[1]69的确如此,若从精英的角度看,大众文学属于粗劣产品,它的存在有失文学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