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谬理通常指违反常情,表现为反常背谬的事理,也就是在哲学上所说的悖论部分。在中国古代的诗说中,贬之者谓其“言语道断,思维路绝”;誉之者赞其“离形得似”、“无理而妙...
文学史发展到明清时代,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地域性特别显豁起来,对地域文学传统的意识也清晰地凸显出来。理论上表现为对乡贤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尊崇,创作上体现为对...
南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有段论述:“项平斋自号江陵病叟,余侍先君往荆南,所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扣其所以,云:‘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这一...
文学的历史虽是生生不息的永恒过程,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却呈现为某种明显的历史、文化特征,文学史家根据这种特征划分出文学史的时代。在许多时候,文学史的时代并不和王朝的起...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最富于辩证思维的哲学家,他的宇宙论秉承传统的二元观念而更强调其间的共生依存关系。他在《周易外传》中曾说:“天下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乎?求之于天...
《北征》是杜诗煌煌巨制。对于了解杜甫和杜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62年,胡小石先生在《江海学刊》发表《北征小笺》①,对《北征》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本文拟在《北征小...
早在宋代,“千家注杜”的说法就广为流传了。虽说最早冠以“千家注”的《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中实收的注家仅有一百五十一人,但是自宋迄今,杜诗的注家、选家及研究专...
一 诗与史的异质同构思维特征 杜甫诗学是一种充满着历史忧虑感的诗学。忧时伤世,哀国悲己,读之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审美崇高感、严肃感和悲剧情调,荡漾于诗行的脉络肌理之间。...
文学创作,既离不开丰富的社会生活,也需要强烈的心理动力。正如著名的美学家阿诺·德理所说:“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动因,这包括了他过去所有的生活状况,他在创作时的身心...
一 杜甫一生有不少朋友,严武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们是世交,往来时间很长,都爱好做诗,酬唱较多,又曾同朝为官,相知也深。尤其是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在生活上曾给杜甫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