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是文,都以简练为原则,辞约意丰是作者共同的追求目标。孔子说:“辞达而已矣。”① 陆机申述此意说:“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② 刘勰...
《张迁碑》是中国古代石刻史和书法史上的重要碑刻之一,历来为研究书史者及临摹书法者所珍视。但笔者以高文《汉碑集释》为底本①,搜罗诸家之考校题跋,而竭力理解前贤就此碑...
一、引论 在赋学批评史上,清代赋学最为完备而繁盛,其中包括大量的辞赋选本及相关评点,鲍桂星编纂的《赋则》,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一部。由于鲍氏在文学史上并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把文学与艺术两方面的成就综合起来予以考察的话,苏轼堪称千古独步,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他并驾齐驱。在古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最...
一、《杂体诗三十首》的双重属性 在多个意义上,江淹《杂体诗三十首》都可以说是“多”与“一”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从命题方式来看,《杂体诗三十首》是其总题,笼罩众篇,而...
尝思中国古代赋论,由纵向论,关键在围绕“汉赋”与“律赋”之批评[1]《汉赋》,《律赋》;就横向论,大体有“本原”、“法则”、“类别”、“风格”诸端[2]《骚赋论》。两种取...
今天谈谈研究方法。刚才杜(贵晨)老师也讲到了我的导师。那么我就从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情况说起,和大家交流一下。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本来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学...
从秦汉以降,石刻就成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文献载体,同时也是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赋赖以保存与流传的一种媒介。但迄今为止,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汉代石刻中,却未发现赋作。...
《西施咏》是王维在天宝十二载(753)前所作的一首咏史诗。诗的本事是吟咏西施由微贱而至显达的人生历程。然而,在书写过程中诗人并非直描其事,而是如古人所说“托意深远”,“...
引言 《诗》三百篇作为中国文学之开山,对后代文学的影响突出体现于表达心志的抒情传统与词章描写的修辞传统。然而历代文学批评家由于注重前者,强调“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