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是近年来主题创作最活跃的文体,这些年来成绩也有目共睹,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在记录时代、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升中国的大国形象等方...
田芳妮是我年轻的老朋友,她在《长江丛刊》从事编辑工作时,我就读过她的诗作,她的诗清冽、优雅、美好,我很是喜欢。后来,她回到长阳的山上种茶、卖茶、写诗、写散文,对于...
《茉莉为远客》是由张莉主编的2023年散文年选,收录了20位作家的散文佳作。用张莉的话来说,好的散文作者是在“用真嗓子说话”的,好散文应当具有“对话性”。编纂年选就是将众...
近年来,人工智能文艺创作引发学界持续关注,仅以中国知网文献检索为例,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643条相关研究文献,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5篇。纵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工...
董晨鹏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纪事》(译林出版社2024年3月版)以真实的社区生活为蓝本,客观地抒写了江苏省镇江市七里甸社区工作者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初读石油文学,石油似乎往往与荒凉的山脉和冰冷的机械相伴,是报纸上一段段开采进度的客观阐述,是一张张低饱和度的照片。而何喜东却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感受:用柔和的色彩、细...
“皮村”的名字,对于关注当代文学的人并不陌生。这个坐落在北京东北郊区的村落,进入到这个世纪后聚集了成万的农民工来此,后来“工友之家”落户,“皮村文学小组”成立,让...
● “故乡”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为这个世界提供了一种生活样本——在那里,有一群人守着自己的空间,有笑有泪地生活,守护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当下时代提供着一种精神资源...
见字如面。我与徐徐老师的文字相遇于戊戌年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这个媒人便是我在上海的一位画家朋友顾马。顾马先生是享誉上海的画马名家,在武汉为辛亥革命博物馆画过武昌起...
摘要: 胡学文的长篇小说《有生》以打造“百年中国的生命秘史”为目标,在“生”的总体视野下,深入历史与记忆的缝隙,探索乡土文明语境中的关于生命、生育与生活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