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王威廉印象记:依然保有少年般的清澈

    2024-07-15

    如果按文本功能分类,印象记应该属于考卷的一种,它主要是用来检验记忆力的。因而面对这个命题时,我既充满羞愧,又无法及格。坦诚地说,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认识王威廉是在什...

  • 探究当代城市文学本土化研究路径

    2024-07-15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文学逐渐涌现出了一些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但当代城市文学研究滞后于文学实践且缺乏创新意识。一些研究往往陷入某些概念的演绎和循环论证,...

  • 青年文学出版实践:如何扮演好“最早那一批辨认者”

    2024-07-15

    一直以来,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出版的繁盛与否有紧密的联系。五四运动以来,近现代出版事业作为科学、民主、自由思想的“助产士”“播撒者”,普及新知,促进社会观念的更新,深...

  • 景观与心灵:城市文学研究向度反思

    2024-07-15

    摘要: 随着城市文学创作的繁荣,城市文学研究日益成为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城市文学研究的地域性趋向愈发明显,景观、空间、消费等理论的介入拓展了研究面向;对于城市内部,...

  • 《雪春秋》:成长的路还很长

    2024-07-15

    华北低地的蔓延与黄河淮河的缓慢冲积,造就了河南省独特的平原风景。这片厚土上的讲述者们十分特别,他(她)们对语言的重视,对叙述尺度的把握,以及在淳朴良俗中隐匿荒诞、...

  • 重构北京:词与物,镜像或隐喻 ——宁肯《城与年》系列小说阅读札记

    2024-07-15

    宁肯的《城与年》系列小说是以回溯的视角,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镜像写成的,表现的是1970年代北京城南的生活。小说包含深刻的政治文化隐喻,以回溯的方式重构北京,直指历史深处...

  • 在“无边”的现实中 展现飞扬想象力

    2024-07-15

    年初,文生视频模型Sora表明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和能够企及的丰富程度。这让文学艺术从业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急迫地思考“文学何为”这个问题。当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形成自有...

  • 王年军诗的特质与“自由”之境

    2024-07-15

    王年军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诗歌写作者,他一直以来给我一种自由、从容和内敛的印象,他身上有一种特别淡定的东西:尽管真理我还不能确定,但我相信它一定在某处,我的读书...

  • 黄咏梅的叙事之变:写作者的“自我革命”

    2024-07-15

    从90年代中期步入文坛以来,“70后”作家遭遇的最大质疑便是历史书写的匮乏。这也联结着一个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充分解释的论题:“70后”一代如何讲述历史?如何书写自己没有亲身...

  • “抚育”机器人的文学与语言学

    2024-07-15

    计算机是怎么学会写作的呢?最近,前微软工程师、如今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较文学的丹尼斯·伊·特南(Dennis Yi Tenen)撰写了一部“前史”——《机器人文学理论》。他想告诉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