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电影要柔性塑造国家形象

    2017-10-30

    核心观点 一些被世界关注的中国电影,更多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现实的贫富差异、阶层对立,而影片中的中国民俗、中国场景、中国符号、中国元素,也多少带有猎奇性和夸张性,缺乏对...

  • 底层叙事”在传媒权炎下的语艺分殊及文本间性

    2017-10-30

    一 认真读一读近年来关注底层的文学、电影及电视作品,就会发现,“底层叙事” [①] 有着广阔的空间。 底层叙事一般总把苦难当作唯一的选择,其实,这有一定偏颇。超苦难叙事,...

  • 美从何来?——“宫崎骏-吉卜力”动漫电影的层次分析

    2017-10-30

    宫崎骏是享誉世界的动漫大师,由他的工作室“吉卜力”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能与美国迪士尼、梦工厂的作品相比肩,受到...

  • 生存罅隙中广播剧的游丝命脉与广播剧研究的世纪荒凉

    2017-10-30

    广播还是艺术吗 广播作为媒介,毋庸置疑,不言自明。倘若要视广播为艺术,仅凭其可利用电波传播音乐、曲艺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节目或作品,实难服人。正是因为广播创造了自己独特...

  • 从北影到中影看中国电影制片30年

    2017-10-3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制片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北影厂到中影集团这30年的变迁,探究中国电影制片30年的发展历程。 1978年~1992年:在体制内进行探索 这一时期北影厂历...

  • 笑,并痛着

    2017-10-30

    没有看过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的小说《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就直接看了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你会整整地缺了一口气,至少小说和电影一起融化出来的文学气质和影像,失去了...

  • 改编和翻译中的双重转向与跨学科实践:从莎士比亚戏剧到早期中国电影

    2017-10-30

    我这个不幸的使者…… 我真心爱我的主人, 可是倘要尽忠于他, 我就只好背叛自己。 ——莎士比亚:《维洛那二绅士》 本文开头的这些诗行来自莎士比亚的早期浪漫喜剧《维洛那二...

  • 桑弧“文华”电影作品的女性视角

    2017-10-30

    创立于1947年的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以独特的艺术气质在当时影坛独树一帜,其中被称为“人文导演”的桑弧更是因其对人情、世情的入骨描摹而蜚声影史。桑弧(1916—2004),原名李培林...

  • 独辟蹊径的英雄叙事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观后

    2017-10-30

    从目睹自己的姐姐因被日军小队长强暴而投井自尽的那一刻开始,那个成功击毙日本华东军司令石原中将的新四军狙击英雄便不再叫陈二雷。他只是已经死去的姐姐的亲弟弟,他要为姐...

  • 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故事片的文化内涵

    2017-10-30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儿童电影是继80年代儿童电影繁荣之后的又一个硕果累累的时期,这表现在很多故事片中,如《天堂回信》、《草房子》、《杂嘴子》等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得到国...